公司监事代表诉讼制度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监事代表诉讼制度概述 | 第10-21页 |
(一) 监事代表诉讼的界定 | 第10-12页 |
1. 监事代表诉讼的概念 | 第10-11页 |
2. 监事代表诉讼的特征 | 第11-12页 |
(二) 我国监事代表诉讼制度的立法沿革 | 第12-13页 |
(三) 完善我国监事代表诉讼制度的必要性 | 第13-21页 |
1. 加强公司内部制衡 | 第13-14页 |
2. 完善公司监督机制 | 第14-18页 |
3. 降低代理成本 | 第18-21页 |
二、我国监事代表诉讼制度现状和问题 | 第21-31页 |
(一) 监事代表诉讼的主体不明确 | 第22-26页 |
1. 监事代表诉讼的原告不明确 | 第22-24页 |
2. 监事代表诉讼的被告不明确 | 第24-25页 |
3. 公司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 第25-26页 |
(二) 监事的公司代表权不明确 | 第26-27页 |
1. 是否具备公司代表权 | 第26-27页 |
2. 与法定代表人制度的冲突 | 第27页 |
(三) 监事代表诉讼的程序规定缺失 | 第27-28页 |
(四) 个人监事代表诉讼权未确立 | 第28-29页 |
(五) 诉讼费用规定不明确 | 第29-31页 |
三、国外监事代表诉讼制度的理论探讨和实践 | 第31-38页 |
(一) 德国的监事代表诉讼 | 第31-34页 |
1. 监事会制度 | 第31页 |
2. 德国的机构诉讼 | 第31-32页 |
3. 监事代表诉讼 | 第32-34页 |
(二) 日本的监事代表诉讼 | 第34-36页 |
1. 监察人制度 | 第34-35页 |
2. 监事代表诉讼 | 第35-36页 |
(三) 德日两国监事代表诉讼制度之比较及借鉴 | 第36-38页 |
四、我国监事代表诉讼制度的法律完善 | 第38-53页 |
(一) 转变立法和司法理念 | 第38-40页 |
1. 增强立法的可诉性 | 第38-39页 |
2. 树立凡诉必立的司法理念 | 第39页 |
3. 坚持公司自治与司法有限干预原则 | 第39-40页 |
(二) 我国监事代表诉讼的制度安排 | 第40-49页 |
1. 明确监事的诉讼代表权 | 第40-42页 |
2. 明确监事代表诉讼的当事人 | 第42-46页 |
3. 完善监事代表诉讼前置程序 | 第46-47页 |
4. 建立监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 第47-48页 |
5. 完善诉讼费用及诉讼担保机制 | 第48-49页 |
(三) 监事代表诉讼的法律规制 | 第49-53页 |
1. 须基于法定事由 | 第49-50页 |
2. 强化监事独立性 | 第50页 |
3. 明确监事的义务和责任 | 第50-51页 |
4. 监事代表诉讼的和解和撤回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监事或监事会提起诉讼的案例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