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机车工程论文--电力机车论文--牵引电器、牵引变压器论文

高速列车弓网电弧演化特性及其数值模拟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4页
        1.1.1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现状和趋势第11-12页
        1.1.2 高速铁路弓网系统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1.2.1 弓网电弧电气特性研究第14-15页
        1.2.2 弓网系统表面磨损研究第15-17页
        1.2.3 弓网电弧的数值模拟研究第17-20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弓网电弧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模型第22-37页
    2.1 弓网系统的动态特性及电弧产生机理第22-24页
    2.2 弓网电弧耦合模型第24-31页
        2.2.1 弓网电弧的组成第24-26页
        2.2.2 建立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第26-31页
    2.3 弓网电弧模型的求解第31-35页
        2.3.1 控制方程求解方法第31-34页
        2.3.2 模型求解的关键设置第34-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3章 弓网电弧燃弧特性的变化规律第37-61页
    3.1 不同情况时电弧的温度场分布第37-51页
        3.1.1 电弧电流值不同时电弧的温度场分布第37-42页
        3.1.2 弓网间隙距离不同时的电弧弧柱温度场分布第42-48页
        3.1.3 接触线底部廓形半径变化时的接触线内部温度场分布第48-51页
    3.2 弓网电弧燃弧特性的试验研究第51-59页
        3.2.1 弓网电弧模拟试验平台第51-52页
        3.2.2 弓网电弧试验测试第52-59页
    3.3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4章 弓网电弧的动态演化特性第61-81页
    4.1 弓网电弧随时间演化特性第61-72页
        4.1.1 不同时刻弧柱的温度分布情况第61-67页
        4.1.2 不同时刻的电弧辐射场分布第67-72页
    4.2 静态降弓过程中的弓网电弧温度场分布第72-77页
    4.3 不同列车速度时弓网电弧特性第77-79页
    4.4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结论第81-83页
致谢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成果第91-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研究
下一篇:负载敏感数控折弯机液压同步控制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