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几何处理方法研究及在文物虚拟复原中的应用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1.1 文物虚拟复原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1.2 文物虚拟复原涉及的问题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1.3.1 文物虚拟复原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2 点云处理技术 | 第18-19页 |
1.3.3 几何特征提取与匹配 | 第19-20页 |
1.3.4 配准方法 | 第20-23页 |
1.3.5 国内相关机构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1.5 本文贡献及创新点 | 第26-27页 |
1.6 章节组织结构 | 第27-29页 |
第二章 虚拟复原体系框架 | 第29-36页 |
2.1 引言 | 第29-31页 |
2.2 完全匹配问题 | 第31-32页 |
2.3 部分匹配问题 | 第32页 |
2.4 复杂拼合问题 | 第32-34页 |
2.5 技术框架 | 第34-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面向虚拟复原的点云优化 | 第36-54页 |
3.1 引言 | 第36-39页 |
3.1.1 经典几何处理流程 | 第36-38页 |
3.1.2 面向虚拟复原的点云优化方法 | 第38-39页 |
3.2 法矢估算与修正 | 第39-44页 |
3.2.1 法矢估算 | 第39-41页 |
3.2.2 局部法矢修正 | 第41-42页 |
3.2.3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3.3 点云平滑 | 第44-48页 |
3.3.1 改进的LOP平滑算子 | 第44-46页 |
3.3.2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3.4 断裂面识别 | 第48-53页 |
3.4.1 网格模型表面分割及分类概述 | 第48-50页 |
3.4.2 点云密度 | 第50-51页 |
3.4.3 点云密度方差估算与断裂面识别 | 第51-52页 |
3.4.4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局部优化的几何特征匹配 | 第54-67页 |
4.1 引言 | 第54-56页 |
4.1.1 积分不变量 | 第54-55页 |
4.1.2 几何一致性 | 第55-56页 |
4.1.3 误差度量 | 第56页 |
4.2 几何特征量化与优化 | 第56-59页 |
4.2.1 体积积分不变量计算 | 第57页 |
4.2.2 特征优化 | 第57-59页 |
4.3 特征匹配初始化 | 第59-60页 |
4.4 特征匹配 | 第60-63页 |
4.4.1 0-1矩阵的构造 | 第61-62页 |
4.4.2 特征匹配 | 第62-63页 |
4.5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完整文物模型重组 | 第67-88页 |
5.1 引言 | 第67-71页 |
5.1.1 ICP算法 | 第67-69页 |
5.1.2 四元数法 | 第69-70页 |
5.1.3 零均值归一化互相关系数 | 第70-71页 |
5.2 待拼合碎片两两对齐 | 第71-78页 |
5.2.1 初始配准的构造 | 第71-73页 |
5.2.2 初始配准点对的过滤 | 第73-76页 |
5.2.3 初始配准参数的估计 | 第76页 |
5.2.4 精确配准 | 第76-78页 |
5.3 拼合碎片相交测试 | 第78-79页 |
5.4 多碎片拼合的求解 | 第79-82页 |
5.5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82-8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复杂拼合问题的多特征约束求解 | 第88-107页 |
6.1 引言 | 第88-90页 |
6.1.1 轮廓曲线特征 | 第88-89页 |
6.1.2 轮廓曲线匹配与运动估计 | 第89-90页 |
6.2 多几何特征拼合 | 第90-99页 |
6.2.1 基于轮廓曲线特征的拼合 | 第90-93页 |
6.2.2 拼合方案后验性分析 | 第93-96页 |
6.2.3 拼合方案先验性分析 | 第96页 |
6.2.4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96-99页 |
6.3 基于邻接约束的交互式拼合方法 | 第99-106页 |
6.3.1 邻接约束的定义 | 第100-101页 |
6.3.2 约束图 | 第101-102页 |
6.3.3 刚体变换 | 第102-103页 |
6.3.4 交互设计 | 第103-104页 |
6.3.5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104-10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07-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2-124页 |
作者简介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