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多核NAT应用模型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第10-13页
        1.3.1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2 组织结构第11-13页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第13-25页
    2.1 NAT协议概述第13-19页
        2.1.1 NAT协议相关术语介绍第13-15页
        2.1.2 NAT的行为方式第15-17页
        2.1.3 NAT的基本组网类型第17-18页
        2.1.4 NAT的实现方式第18-19页
    2.2 路由器概述第19-22页
        2.2.1 路由器的分类第19-20页
        2.2.2 路由器中微处理器第20-21页
        2.2.3 路由器的框式结构第21-22页
    2.3 多核技术的优势第22-24页
        2.3.1 多核处理器特点第22页
        2.3.2 多核CPU的工作模型第22-24页
        2.3.3 多核转发模型第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多核NAT应用模型需求分析与设计第25-32页
    3.1 需求概述第25页
    3.2 NAT特性的实现方案第25-26页
    3.3 整体架构设计第26-28页
    3.4 多核CPU业务方案第28-30页
        3.4.1 NAT业务分核第28-29页
        3.4.2 上送多核CPU的数据流量第29-30页
    3.5 用户界面设计第30页
    3.6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四章 多核NAT应用模型实现第32-47页
    4.1 NAT报文硬件上送CPU流程第32-33页
    4.2 NAT报文上送CPU的方式第33-35页
        4.2.1 基于ACL重定向引流上送方式第33-34页
        4.2.2 基于路由引流的上送方式第34-35页
    4.3 NAT不同方式的处理第35-39页
        4.3.1 NOPAT转换第35-36页
        4.3.2 NPAT转换第36-37页
        4.3.3 NAT Static第37-38页
        4.3.4 NAT Server第38页
        4.3.5 Easy IP第38-39页
    4.4 NAT转发流程第39-40页
        4.4.1 入接口NAT正向转发流程第39页
        4.4.2 出接口NAT正向转发流程第39-40页
    4.5 NAT上送/下发报文的格式第40-41页
        4.5.1 NAT上送报文的格式第40-41页
        4.5.2 NAT下发报文的格式第41页
    4.6 网口处理NAT报文第41-43页
    4.7 业务模块处理NAT报文第43-45页
        4.7.1 处理NAT上送的报文第43-44页
        4.7.2 处理NAT下发的报文第44-45页
    4.8 地址池分配算法第45-46页
        4.8.1 无限端口法第45页
        4.8.2 端口预分法第45页
        4.8.3 端口碰撞法第45-46页
    4.9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多核NAT应用模型特性验证第47-63页
    5.1 测试环境与测试策略第47-50页
        5.1.1 测试环境第47-49页
        5.1.2 NAT测试策略第49-50页
    5.2 性能测试第50-55页
        5.2.1 UDP突发建链性能测试第51-53页
        5.2.2 TCP持续建链性能测试第53-55页
    5.3 案例第55-62页
        5.3.1 电子政务网第56-59页
        5.3.2 学校教育网的上网解决方案第59-62页
    5.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3-65页
    6.1 总结第63页
    6.2 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计算环境中基于同态加密的密文计算方法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惯性传感器的手势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