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生物材料学论文

可示踪的含钆微纳米生物降解高分子骨植入材料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3-35页
    1.1 含钆稀土微纳米材料简介第14-16页
        1.1.1 含钆化合物的特征第14-15页
        1.1.2 含钆微纳米材料的磁性能第15-16页
    1.2 含钆等稀土微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面修饰第16-20页
        1.2.1 含钆等稀土微纳米粒子的合成第16-19页
        1.2.2 含钆等稀土微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第19-20页
    1.3 含钆稀土微纳米粒子的生物医学应用第20-33页
        1.3.1 含钆微纳米粒子在成像和治疗中的应用第20-24页
        1.3.2 含钆等稀土微纳米粒子的毒性研究第24-27页
        1.3.3 稀土微纳米粒子与骨组织工程第27-33页
    1.4 研究内容、目标及创新点第33-35页
        1.4.1 研究内容第33-34页
        1.4.2 研究目标及创新点第34-35页
第2章 三种含钆微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与PLGA复合材料的示踪效应第35-61页
    2.1 引言第35-36页
    2.2 实验部分第36-44页
        2.2.1 试剂及耗材第36-38页
        2.2.2 主要仪器设备第38-39页
        2.2.3 GdPO_4·H_2O、Gd_2O3、Gd_2O_2S微纳米粒子的合成第39-40页
        2.2.4 GdPO_4·H_2O/PLGA、Gd_2O3/PLGA和Gd_2O_2S/PLGA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0-41页
        2.2.5 MR与CT成像第41页
        2.2.6 体外细胞实验第41-4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4-59页
        2.3.1 结构、物理性质表征第44-47页
        2.3.2 生物性能评估第47-57页
        2.3.3 GdPO_4?H_2O、Gd_2O3和Gd_2O_2S与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第57-59页
    2.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3章 GdPO_4·H_2O和GdPO_4纳米束与HA/PLGA复合材料的体外示踪效应第61-77页
    3.1 引言第61-62页
    3.2 实验部分第62-64页
        3.2.1 试剂及耗材第62页
        3.2.2 主要仪器设备第62页
        3.2.3 GdPO_4·nH_2O纳米束的合成第62页
        3.2.4 GdPO_4·H_2O/HA/PLGA复合材料的制备第62-63页
        3.2.5 体外细胞实验第63页
        3.2.6 体外MR与CT成像第63-6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4-75页
        3.3.1 结构、物理性质表征第64-69页
        3.3.2 生物性能评估第69-75页
    3.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4章 GdPO_4·H_2O/HA/PLGA骨植入材料的体内示踪性能第77-87页
    4.1 引言第77-78页
    4.2 实验部分第78-80页
        4.2.1 药品、耗材、仪器和动物第78页
        4.2.2 实验方法第78-79页
        4.2.3 体内MR与CT成像第79-80页
        4.2.4 组织学分析第8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0-86页
    4.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5章 GdPO_4·H_2O的表面修饰与功能化探索第87-109页
    5.1 引言第87页
    5.2 实验部分第87-91页
        5.2.1 试剂及耗材第87-88页
        5.2.2 主要仪器设备第88页
        5.2.3 GdPO_4·H_2O的表面修饰与功能化第88-89页
        5.2.4 体外细胞实验第89-90页
        5.2.5 体外MR成像第90-91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1-108页
        5.3.1 GdPO_4·H_2O@SiO_2合成与表征第91-95页
        5.3.2 GdPO_4·H_2O@SiO_2-PBLG的合成与表征第95-101页
        5.3.3 GdPO_4·H_2O@SiO_2-PBLG生物性能评估第101-108页
    5.4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09-113页
    6.1 结论第109-111页
    6.2 展望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33页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133-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畔”及走出“湖畔”以后—湖畔诗人研究
下一篇:共存混沌吸引子的产生及其忆阻型生成电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