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1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概念与特征 | 第10-11页 |
| 1.2.2 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 1.4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2 田间排水截污效应及滤水截污闸坝总体设计 | 第15-21页 |
| 2.1 田间排水沟截污系统的功能和特征 | 第15-16页 |
| 2.2 田间排水沟中氮、磷的来源及其存在形态 | 第16-17页 |
| 2.3 氮、磷在沟道中的迁移及截留 | 第17-19页 |
| 2.3.1 沟道中氮、磷的迁移 | 第17-18页 |
| 2.3.2 田间排水沟渠对氮、磷的截留效应 | 第18-19页 |
| 2.4 田间排水沟滤水截污闸坝总体设计 | 第19-21页 |
| 3 水力自动翻板闸门 | 第21-36页 |
| 3.1 水力自动闸门概述 | 第21-22页 |
| 3.1.1 水力自动闸门的优点 | 第21页 |
| 3.1.2 水力自动闸门类型 | 第21-22页 |
| 3.2 水力自动翻板闸门工作原理 | 第22-26页 |
| 3.2.1 静态工作原理 | 第23-24页 |
| 3.2.2 动态工作原理 | 第24-26页 |
| 3.3 水力自动翻板闸门受力分析 | 第26-30页 |
| 3.3.1 基本平衡方程 | 第27-28页 |
| 3.3.2 作用于闸门各个力的计算 | 第28-30页 |
| 3.4 定轴式水力自动翻板闸门的模型试验 | 第30-34页 |
| 3.4.1 相似准则 | 第31-32页 |
| 3.4.2 模型材料 | 第32-33页 |
| 3.4.3 模型设计与制作 | 第33-34页 |
| 3.5 试验排水沟上水力翻板闸门设计 | 第34-35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4 滤水坝结构设计和基质的筛选 | 第36-46页 |
| 4.1 滤水坝坝体结构设计 | 第36-38页 |
| 4.2 填料基质的选取 | 第38-40页 |
| 4.3 坝体填料粒径级配及渗流流量的确定 | 第40-44页 |
| 4.3.1 填充填料基质的渗透系数初步确定 | 第40页 |
| 4.3.2 渗透系数的确定方法 | 第40-41页 |
| 4.3.3 填料基质粒径的估算 | 第41-42页 |
| 4.3.4 填料基质的组成 | 第42-43页 |
| 4.3.5 滤水坝的渗流流量的计算 | 第43-44页 |
| 4.4 试验排水沟上滤水坝设计 | 第44-45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5 滤水坝不同基质滤水截污试验 | 第46-59页 |
| 5.1 试验污水和试验方案 | 第46页 |
| 5.1.1 试验污水 | 第46页 |
| 5.1.2 试验方案 | 第46页 |
| 5.2 单一填料滤水基质截污试验 | 第46-53页 |
| 5.2.1 单一基质对化学需氧量(COD)去除效果的测定 | 第46-49页 |
| 5.2.2 单一基质对总氮(TN)去除效果的测定 | 第49-50页 |
| 5.2.3 单一基质对总磷(TP)去除效果的测定 | 第50-53页 |
| 5.3 混合基质滤水截污试验 | 第53-57页 |
| 5.3.1 混合方案 | 第53页 |
| 5.3.2 测定方法 | 第53-54页 |
| 5.3.3 测定结果 | 第54-57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 6.1 结论 | 第59-60页 |
| 6.2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