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广西小流域水土保持数据库构建及优先治理评价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2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5页
        1.2.1 小流域划分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2 小流域数据库建设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3 小流域治理评价体系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5-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3 技术路线第17-19页
    1.4 研究区概况第19-22页
        1.4.1 地理区位第19页
        1.4.2 自然地理概况第19页
        1.4.3 土地利用概况第19-20页
        1.4.4 社会经济概况第20页
        1.4.5 土壤侵蚀现状第20-22页
2 多源数据的获取与处理第22-40页
    2.1 主要数据源第22-23页
        2.1.1 地形数据第22页
        2.1.2 地貌数据第22页
        2.1.3 气象数据第22页
        2.1.4 土壤数据第22页
        2.1.5 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第22-23页
        2.1.6 土地利用数据第23页
        2.1.7 社会经济数据第23页
    2.2 空间数据再处理第23-27页
        2.2.1 数据标准第23页
        2.2.2 遥感影像处理第23-24页
        2.2.3 地形数据处理第24页
        2.2.4 地貌数据处理第24-25页
        2.2.5 土壤数据处理第25-26页
        2.2.6 土地利用数据处理第26-27页
        2.2.7 空间数据处理结果第27页
    2.3 非空间数据空间化第27-29页
        2.3.1 气象数据空间化第27-28页
        2.3.2 社会经济数据空间化第28-29页
        2.3.3 非空间数据处理成果第29页
    2.4 土壤侵蚀数据计算第29-39页
        2.4.1 降雨侵蚀力因子R第30页
        2.4.2 土壤可蚀性K第30-31页
        2.4.3 地形因子LS第31页
        2.4.4 地表覆盖与管理因子C第31-32页
        2.4.5 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第32-35页
        2.4.6 修正因子M第35-36页
        2.4.7 因子计算结果第36-37页
        2.4.8 水土保持背景值计算第37-38页
        2.4.9 土壤侵蚀危险性分级第38-39页
    2.5 小结第39-40页
3 基于ARCHYDROTOOLS的广西小流域划分第40-49页
    3.1 小流域划分原则第40-42页
        3.1.1 小流域类型第40页
        3.1.2 小流域划分流程第40-42页
    3.2 自动化划分第42-44页
        3.2.1 数据准备第42页
        3.2.2 数据预处理第42-43页
        3.2.3 自动化处理模型建立第43-44页
        3.2.4 水系整合第44页
        3.2.5 小流域边界处理第44页
        3.2.6 数据合并第44页
    3.3 人机交互处理第44-46页
        3.3.1 确定需人工处理地区第44-45页
        3.3.2 人机交互处理原则第45页
        3.3.3 人机交互作业方法第45-46页
        3.3.4 流域拓扑结构建立第46页
        3.3.5 小流域属性编码第46页
        3.3.6 成果质量控制第46页
    3.4 划分结果第46-48页
    3.5 小结第48-49页
4 小流域水土保持编目数据库建设第49-58页
    4.1 编目对象选择第49页
    4.2 入编要素的选取原则第49页
    4.3 数据目录第49-51页
        4.3.1 数据目录命名规则第49页
        4.3.2 数据目录的内容第49-50页
        4.3.3 数据目录级数与分类第50-51页
    4.4 区域统计分析第51-56页
        4.4.1 区域统计第53页
        4.4.2 统计模型建立第53-54页
        4.4.3 指标二次计算第54页
        4.4.4 小流域基础资料编目属性表设计第54-56页
    4.5 编目数据表空间化第56-57页
    4.6 小结第57-58页
5 小流域优先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58-66页
    5.1 指标选取原则第58页
    5.2 初始指标构建第58-59页
        5.2.1 建立评价体系的框架模型第58-59页
        5.2.2 指标初选第59页
    5.3 指标分析第59-65页
        5.3.1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第59页
        5.3.2 基于相关分析的指标筛选第59-62页
        5.3.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指标筛选第62-65页
    5.4 小结第65-66页
6 小流域优先治理评价研究第66-74页
    6.1 评价模型构建第66-69页
        6.1.1 建立指标层次结构模型第66页
        6.1.2 构建判断矩阵第66-67页
        6.1.3 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第67-68页
        6.1.4 一致性检验第68-69页
        6.1.5 评价指标的权重第69页
    6.2 小流域优先治理评价结果第69-71页
        6.2.1 指标评价得分第69-70页
        6.2.2 小流域优先治理等级第70-71页
        6.2.3 划分结果第71页
    6.3 小流域优先治理评价结果分析第71-73页
        6.3.1 优先治理等级空间格局第71-72页
        6.3.2 小流域治理区成因分析第72-73页
        6.3.3 治理建议第73页
    6.4 小结第73-74页
7 结果与讨论第74-76页
    7.1 结论第74-75页
    7.2 创新点第75页
    7.3 讨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附录第80-81页
    附录A 广西小流域优先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打分表第80-81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81页
在校期间参与的项目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活性焦移动床传热特性实验分析及设计研究
下一篇:600MW直接空冷机组运行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