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焦移动床传热特性实验分析及设计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2.1 移动床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活性焦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第2章 传热特性实验设计及平台介绍 | 第19-31页 |
2.1 实验方案介绍 | 第19-23页 |
2.2 活性焦比热容计算 | 第23-25页 |
2.3 加热段设计计算 | 第25-27页 |
2.3.1 物性参数 | 第25-26页 |
2.3.2 传热面积估算 | 第26页 |
2.3.3 结构尺寸 | 第26页 |
2.3.4 传热面积及管程压降 | 第26-27页 |
2.4 冷却段设计计算 | 第27-30页 |
2.4.1 物性参数 | 第27-28页 |
2.4.2 传热面积估算 | 第28页 |
2.4.3 结构尺寸 | 第28页 |
2.4.4 传热面积及管程压降 | 第28-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传热特性的实验测量及数据处理 | 第31-41页 |
3.1 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 | 第31-33页 |
3.1.1 实验数据 | 第31-32页 |
3.1.2 传热系数计算结果 | 第32-33页 |
3.2 设计方案一的误差及其预防措施的分析 | 第33-34页 |
3.2.1 实验误差分析 | 第33-34页 |
3.2.2 实验误差的预防措施分析 | 第34页 |
3.2.3 实验设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页 |
3.3 实验数据拟合 | 第34-40页 |
3.3.1 数据拟合的目的 | 第34-35页 |
3.3.2 数据拟合的理论基础 | 第35页 |
3.3.3 数据拟合的过程 | 第35-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优化设计方案及计算 | 第41-54页 |
4.1 实验结构的改进分析 | 第41页 |
4.2 移动床传热特性实验系统设计的方案二 | 第41-53页 |
4.2.1 单管程逆流试算 | 第42-44页 |
4.2.2 四管程逆流计算 | 第44-47页 |
4.2.3 横向冲刷光管管束计算 | 第47-50页 |
4.2.4 横向冲刷翅片管束计算 | 第50-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结论 | 第54页 |
5.2 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