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脱硫与固硫论文

活性焦移动床传热特性实验分析及设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7页
        1.2.1 移动床的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2 活性焦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3-17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7-19页
第2章 传热特性实验设计及平台介绍第19-31页
    2.1 实验方案介绍第19-23页
    2.2 活性焦比热容计算第23-25页
    2.3 加热段设计计算第25-27页
        2.3.1 物性参数第25-26页
        2.3.2 传热面积估算第26页
        2.3.3 结构尺寸第26页
        2.3.4 传热面积及管程压降第26-27页
    2.4 冷却段设计计算第27-30页
        2.4.1 物性参数第27-28页
        2.4.2 传热面积估算第28页
        2.4.3 结构尺寸第28页
        2.4.4 传热面积及管程压降第28-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传热特性的实验测量及数据处理第31-41页
    3.1 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第31-33页
        3.1.1 实验数据第31-32页
        3.1.2 传热系数计算结果第32-33页
    3.2 设计方案一的误差及其预防措施的分析第33-34页
        3.2.1 实验误差分析第33-34页
        3.2.2 实验误差的预防措施分析第34页
        3.2.3 实验设备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4页
    3.3 实验数据拟合第34-40页
        3.3.1 数据拟合的目的第34-35页
        3.3.2 数据拟合的理论基础第35页
        3.3.3 数据拟合的过程第35-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优化设计方案及计算第41-54页
    4.1 实验结构的改进分析第41页
    4.2 移动床传热特性实验系统设计的方案二第41-53页
        4.2.1 单管程逆流试算第42-44页
        4.2.2 四管程逆流计算第44-47页
        4.2.3 横向冲刷光管管束计算第47-50页
        4.2.4 横向冲刷翅片管束计算第50-53页
    4.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5.1 结论第54页
    5.2 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宁市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与理化特性综合观测研究
下一篇:广西小流域水土保持数据库构建及优先治理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