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棒状”主花序油菜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其分子鉴定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文献综述第9-18页
    1.1 前言第9页
    1.2 适合油菜机械化生产育种研究进展第9-11页
        1.2.1 株型和种植密度对油菜机械化生产影响的研究第9-10页
        1.2.2 合理密植实现高产的研究第10-11页
        1.2.3 适宜密植的高产油菜品种对农艺性状的要求第11页
    1.3 植物数量遗传性状的研究与发展第11-13页
        1.3.1 数量遗传学的发展第11-12页
        1.3.2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的研究第12-13页
        1.3.3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在油菜数量性状上的研究进展第13页
    1.4 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第13-18页
        1.4.1 RFLP分子标记第14-15页
        1.4.2 SSR分子标记第15页
        1.4.3 RAPD分子标记第15页
        1.4.4 AFLP分子标记第15-16页
        1.4.5 几种分子标记方法的比较第16-18页
2 引言第18-21页
    2.1 研究目的第18页
    2.2 研究的意义第18-19页
    2.3 亲本材料介绍第19-20页
    2.4 技术路线第20-21页
3 主花序结荚数性状的遗传分析第21-34页
    3.1 试验材料第21页
    3.2 数据分析方法第21-24页
        3.2.1 基本假设第22页
        3.2.2 AIC准则第22-23页
        3.2.3 适合性检验第23页
        3.2.4 似然比检验第23页
        3.2.5 遗传参数计算第23-2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24-33页
        3.3.1 6个世代群体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分布第24-28页
        3.3.2 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适配第28-31页
        3.3.3 遗传参数估计第31-33页
    3.4 小结第33-34页
4 分子标记鉴定第34-37页
    4.1 试验材料第34页
    4.2 试验步骤第34-35页
        4.2.1 DNA的提取第34页
        4.2.2 SSR扩增第34页
        4.2.3 扩增产物的电泳分离第34-35页
        4.2.4 凝胶银染、显影第35页
    4.3 SSR分子鉴定结果第35页
    4.4 小结第35-37页
5 讨论第37-39页
    5.1 关于主花序多荚性状利用的探讨第37页
    5.2 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性状的遗传第37-38页
    5.3 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品种鉴定中的应用第38-3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39-40页
    6.1 结论第39页
    6.2 展望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6页
致谢第46-47页
作者简历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治关联、审计意见与债务融资成本--基于我国2011-2015年A股上市民营企业的经验数据
下一篇: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制度环境与技术创新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