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1章 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概述 | 第9-16页 |
1.1 惩罚性赔偿 | 第9-11页 |
1.1.1 惩罚性赔偿的概念 | 第9-10页 |
1.1.2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特征 | 第10-11页 |
1.2 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 | 第11-16页 |
1.2.1 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的概念 | 第11页 |
1.2.2 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的特点 | 第11-16页 |
第2章 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惩罚性赔偿的探究 | 第16-20页 |
2.1 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16-17页 |
2.2 台湾地区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17-19页 |
2.3 英国以及德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19-20页 |
第3章 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 | 第20-24页 |
3.1 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 | 第20-21页 |
3.1.1 关于适用中客体的界定 | 第20页 |
3.1.2 惩罚性赔偿的适用主体 | 第20页 |
3.1.3 惩罚性赔偿之适用的行为 | 第20-21页 |
3.2 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 | 第21-23页 |
3.2.1 主观要件 | 第21-22页 |
3.2.2 行为的违法性 | 第22页 |
3.2.3 不以造成损害事实为适用条件 | 第22-23页 |
3.3 食品安全法中赔偿金的计算 | 第23-24页 |
第4章 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30页 |
4.1 违法行为的认定规定不明确 | 第24-25页 |
4.2 惩罚性赔偿的调整范围中未包含过失行为 | 第25-26页 |
4.3 赔偿金计算不合理 | 第26-27页 |
4.4 关于免费赠送的问题未作出明确的规定 | 第27-28页 |
4.5 惩罚性赔偿在大规模侵权中的缺失 | 第28-30页 |
第5章 完善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适用制度的建议 | 第30-43页 |
5.1 扩大适用的主观状态 | 第30-32页 |
5.1.1 惩罚性赔偿责任是一种侵权责任 | 第30-31页 |
5.1.2 将重大过失行为纳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调整范围 | 第31-32页 |
5.2 完善赔偿金计算机制 | 第32-36页 |
5.2.1 赔偿金计算方式的完善 | 第32-34页 |
5.2.2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量定赔偿金 | 第34-36页 |
5.3 将免费赠送食品纳入惩罚范围,增加食品安全精神损害赔偿规定 | 第36-37页 |
5.3.1 将免费赠送食品纳入惩罚范围 | 第36-37页 |
5.3.2 增加食品安全精神损害赔偿有关规定 | 第37页 |
5.4 食品安全法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程序的完善 | 第37-43页 |
5.4.1 扩大请求权主体的范围 | 第37-39页 |
5.4.2 解决举证难问题 | 第39-41页 |
5.4.3 赋予消费者协会诉讼代表人的资格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