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研究分析 | 第13-31页 |
1.1 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特征 | 第13-14页 |
1.1.1 具有独立的自我意识 | 第13页 |
1.1.2 思维方式较为成熟 | 第13-14页 |
1.1.3 自身情绪的把控度不够 | 第14页 |
1.1.4 对自身先进思想的培养程度不够 | 第14页 |
1.2 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内涵 | 第14-15页 |
1.3 目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 | 第15-3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现状研究结果 | 第15-31页 |
第二章 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 | 第31-39页 |
2.1 高校自身教育因素 | 第32-34页 |
2.1.1 高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不一致 | 第32-33页 |
2.1.2 忽视对思想道德的培养 | 第33页 |
2.1.3 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够专业 | 第33-34页 |
2.2 学生自身因素 | 第34-36页 |
2.2.1 就业焦虑 | 第34-35页 |
2.2.2 就业自卑 | 第35页 |
2.2.3 就业依赖 | 第35-36页 |
2.2.4 求职期望过高 | 第36页 |
2.3 政府政策指导因素 | 第36-39页 |
2.3.1 政策引导偏差 | 第37页 |
2.3.2 政策制定不全面 | 第37-38页 |
2.3.3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 第38-39页 |
第三章 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建议 | 第39-46页 |
3.1 政府正确的引导 | 第39-41页 |
3.1.1 增强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宏观调控和指导 | 第39-40页 |
3.1.1.1 出台和创新就业制度 | 第39页 |
3.1.1.2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 第39-40页 |
3.1.2 完善就业市场,创造良好就业环境 | 第40-41页 |
3.1.2.1 提高大学生人才市场的信息化程度 | 第40-41页 |
3.1.2.2 建立并逐步完善大学生人才市场,加强市场管理,推进人才资源市场配置进程 | 第41页 |
3.2 学校合理的干预 | 第41-43页 |
3.2.1 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增强就业服务专业化水平 | 第41-42页 |
3.2.2 加强市场研究及预测,调整专业设置 | 第42页 |
3.2.3 开设生涯课程并组织相关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 | 第42-43页 |
3.3 学生自身的心理调整 | 第43-46页 |
3.3.1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 第43页 |
3.3.2 锻炼能力积累经验 | 第43页 |
3.3.3 做好就业前相关心理与知识准备 | 第43-44页 |
3.3.4 克服就业心理障碍,做好就业的心态调整 | 第44-45页 |
3.3.5 就业过程讲求诚信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文献综述 | 第50-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