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第12-13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4.2 预期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开放社会”理论 | 第13-21页 |
2.1 背景 | 第13-1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2.2.1 “封闭社会”和 “开放社会”的概念源起 | 第14-15页 |
2.2.2 波普尔对 “开放社会”概念的发展 | 第15-16页 |
2.3 波普尔 “开放社会”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16-20页 |
2.3.1 开放社会中人的基本素质——自由和责任 | 第16页 |
2.3.2 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 | 第16页 |
2.3.3 开放社会观的价值 | 第16页 |
2.3.4 “开放社会”的 “开放性” | 第16-17页 |
2.3.5 “开放社会”的蓝图 | 第17页 |
2.3.6 “开放社会”——渐进社会工程 | 第17-19页 |
2.3.7 “开放社会”受制于现时代的条件 | 第19-20页 |
2.4 对波普尔 “开放社会”的评价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误读 | 第21-31页 |
3.1 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 第21-24页 |
3.2 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 第24-27页 |
3.3 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 | 第27-29页 |
3.4 批判波普尔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开放社会”思想对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启示 | 第31-35页 |
4.1 反极权思想对我国民主化进程的启示 | 第31-32页 |
4.2 “零星社会工程”思想对我国民主化进程的启示 | 第32-35页 |
结论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说明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