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H·米德的社会哲学思想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2 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2-13页 |
二、米德社会哲学思想渊源 | 第13-19页 |
2.1 生物学上:达尔文进化论 | 第13-14页 |
2.2 心理学上:行为主义的立场 | 第14-16页 |
2.3 哲学上:黑格尔哲学与实用主义 | 第16-19页 |
三、米德社会哲学的具体内容 | 第19-33页 |
3.1 社会基础和功能 | 第19-22页 |
3.1.1 社会的基础:冲动与需求 | 第19-21页 |
3.1.2 社会的功能:沟通及媒介 | 第21-22页 |
3.2 社会的发展与控制 | 第22-28页 |
3.2.1 社会发展的动力 | 第22-25页 |
3.2.2 社会控制的形成:泛化的他人 | 第25-27页 |
3.2.3 社会制度和教育过程控制着社会的发展 | 第27-28页 |
3.3 社会的自我 | 第28-33页 |
3.3.1 自我、“主我”与“客我” | 第28-30页 |
3.3.2 社会与自我的相互作用与共同发展 | 第30-33页 |
四、对米德社会哲学思想的评论 | 第33-39页 |
4.1 米德社会哲学的特点 | 第33-36页 |
4.1.1 米德的社会哲学是关于过程的哲学 | 第33-34页 |
4.1.2 米德的社会哲学是关于行为的哲学 | 第34-35页 |
4.1.3 米德的社会哲学是关于互动的哲学 | 第35-36页 |
4.2 米德社会哲学理论受到的批评及回应 | 第36-39页 |
五、结语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