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透明指数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序言 | 第9-10页 |
一、司法透明指数产生的背景和内容 | 第10-14页 |
(一) 司法透明指数产生的背景 | 第10-12页 |
1. 党的执政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 第10页 |
2. 司法改革中司法公开的积极推进 | 第10-11页 |
3. 社会科学指标运动发展 | 第11-12页 |
(二) 司法透明指数包含的内容 | 第12-14页 |
1. 两个维度:行政管理与司法过程评估 | 第12页 |
2. 六个一级评估指标 | 第12-13页 |
3. 四十七个二级评估指标 | 第13-14页 |
二、司法透明指数的意义与特征 | 第14-16页 |
(一) 司法透明指数的意义 | 第14-16页 |
1. 司法透明指数对司法改革具有推动作用 | 第14页 |
2. 司法透明指数是建立司法公信力的必由之路 | 第14-15页 |
3. 司法透明指数服务于司法实践 | 第15-16页 |
(二) 司法透明指数的特征 | 第16页 |
三、司法透明指数评估 | 第16-22页 |
(一) 司法透明指数评估主体 | 第16-17页 |
1. 司法工作人员 | 第16-17页 |
2. 诉讼参与人 | 第17页 |
3. 社会公众 | 第17页 |
(二) 司法透明指数评估的方式 | 第17页 |
(三) 司法透明指数的评估结果 | 第17-18页 |
(四) 司法透明指数评估中的重点 | 第18页 |
1. 以裁判文书公开为重点的全面公开 | 第18页 |
2. 公开为常态和不公开为例外 | 第18页 |
(五) 司法透明指数评估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18-19页 |
(六) 司法透明指数评估的效果 | 第19-22页 |
1. 司法透明指数对于司法公开的三大转变 | 第19页 |
2. 司法透明指数对于示范法院的具体评估效果 | 第19-22页 |
四、司法透明指数存在的问题和完善 | 第22-26页 |
(一) 司法透明指数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二) 司法透明指数的完善 | 第24-26页 |
1. 强化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 | 第24页 |
2. 加强指数设计地区合理性 | 第24页 |
3. 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制度创新不断进行完善 | 第24-25页 |
4. 推动司法透明指数具体评估步骤立法的步伐 | 第25页 |
5. 注意司法透明指数量化与非量化的问题 | 第25-26页 |
结语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致谢 | 第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