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水合氧化物多孔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吸附机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水合氧化铬简介第10-11页
        1.1.1 水合氧化铬概述第10页
        1.1.2 水合氧化铬的制备方法第10-11页
    1.2 分离回收溶液中钒的需求现状第11-13页
        1.2.1 钒的性质及用途第12页
        1.2.2 含钒废水的产生及其危害第12-13页
        1.2.3 铬盐工业含铬溶液中钒离子的分离第13页
    1.3 分离回收溶液中钒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1 沉淀法第13-14页
        1.3.2 溶剂萃取法第14页
        1.3.3 离子交换法第14页
        1.3.4 电解法第14-15页
        1.3.5 生物法第15页
        1.3.6 吸附法第15页
    1.4 课题背景意义与研究内容第15-18页
        1.4.1 课题背景意义第15-16页
        1.4.2 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实验研究方法第18-22页
    2.1 实验仪器与药品第18-19页
        2.1.1 实验仪器第18页
        2.1.2 实验药品第18-19页
    2.2 实验方法第19-21页
        2.2.1 吸附剂的制备方法第19-20页
        2.2.2 静态吸附的实验方法第20页
        2.2.3 动态吸附的实验方法第20-21页
    2.3 分析检测方法第21-22页
        2.3.1 吸附剂的检测方法第21页
        2.3.2 钒离子的检测方法第21-22页
第3章 γ-CrOOH对V~(5+)的静态吸附研究第22-36页
    3.1 γ-CrOOH的表征第22-24页
        3.1.1 红外分析第22页
        3.1.2 XRD与SEM分析第22-23页
        3.1.3 BET分析第23-24页
    3.2 γ-CrOOH对V~(5+)的静态吸附研究第24-32页
        3.2.1 pH的影响第24-25页
        3.2.2 吸附剂用量的影响第25页
        3.2.3 吸附温度的影响第25-26页
        3.2.4 吸附时间与吸附动力学第26-28页
        3.2.5 吸附热力学第28-29页
        3.2.6 共存离子的影响第29-31页
        3.2.7 吸附机理研究第31-32页
    3.3 吸附剂的解吸第32-34页
        3.3.1 解吸液浓度的影响第32-33页
        3.3.2 液固比的影响第33页
        3.3.3 解吸时间的影响第33-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4章 Cr(OH)_3 对V~(5+)的静态吸附研究第36-50页
    4.1 Cr(OH)_3 的表征第36-38页
        4.1.1 Cr(OH)_3 的红外分析第36页
        4.1.2 XRD与SEM分析第36-37页
        4.1.3 BET分析第37-38页
    4.2 Cr(OH)_3 对V~(5+)的静态吸附研究第38-46页
        4.2.1 pH的影响第38-39页
        4.2.2 吸附剂用量的影响第39页
        4.2.3 吸附温度的影响第39-40页
        4.2.4 吸附时间与吸附动力学第40-41页
        4.2.5 吸附热力学第41-43页
        4.2.6 共存离子的影响第43-44页
        4.2.7 吸附机理研究第44-46页
    4.3 吸附剂的解吸第46-48页
        4.3.1 解吸液浓度的影响第47页
        4.3.2 液固比的影响第47-48页
        4.3.3 解吸时间的影响第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5章 动态吸附研究第50-56页
    5.1 穿透曲线第50-51页
    5.2 γ-CrOOH对V~(5+)的动态吸附研究第51-53页
        5.2.1 流速的影响第51-52页
        5.2.2 填充高度的影响第52-53页
        5.2.3 初始浓度的影响第53页
    5.3 Cr(OH)_3 对V~(5+)的动态吸附研究第53-55页
        5.3.1 流速的影响第53-54页
        5.3.2 填充高度的影响第54-55页
        5.3.3 初始浓度的影响第55页
    5.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结论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64-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论提升社会安全感的法治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