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2-23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制氢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化石燃料制氢 | 第13-14页 |
1.2.2 生物制氢 | 第14-15页 |
1.2.3 醇类原料制氢 | 第15-16页 |
1.2.4 核能制氢 | 第16页 |
1.2.5 电解水制氢 | 第16页 |
1.3 电解水制氢反应原理 | 第16-18页 |
1.4 氧析出(OER)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4.1 贵金属及其氧化物催化剂 | 第18-19页 |
1.4.2 过渡金属系列催化剂 | 第19-21页 |
1.5 论文的选题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1.5.1 论文选题意义 | 第21页 |
1.5.2 论文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2 实验原料、实验仪器以及测定方法 | 第23-28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3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3 实验分析所用表征方法 | 第24-28页 |
2.3.1 X射线衍射(XRD) | 第24-25页 |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5页 |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5页 |
2.3.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 第25-26页 |
2.3.5 电化学测定 | 第26-28页 |
3 钼与钨掺杂的铁钴三元羟基氧化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28-38页 |
3.1 引言 | 第28-29页 |
3.2 FeCoMo羟基氧化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29-31页 |
3.2.1 FeCoMo羟基氧化物的合成 | 第29页 |
3.2.2 FeCoMo羟基氧化物的结构表征 | 第29-31页 |
3.3 FeCoW羟基氧化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31-34页 |
3.3.1 FeCoW羟基氧化物的合成 | 第31-32页 |
3.3.2 FeCoW羟基氧化物的结构表征 | 第32-34页 |
3.4 FeCoMo和FeCoW羟基氧化物的电化学表征 | 第34-37页 |
3.4.1 电化学样品制备 | 第34-35页 |
3.4.2 电化学分析 | 第35-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FeCo羟基氧化物以及FeCo LDH的合成与表征 | 第38-46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FeCo羟基氧化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38-40页 |
4.2.1 FeCo羟基氧化物的合成 | 第38-39页 |
4.2.2 FeCo羟基氧化物的表征 | 第39-40页 |
4.3 FeCo LDH的合成与表征 | 第40-42页 |
4.3.1 FeCo LDH的合成 | 第40-41页 |
4.3.2 FeCo LDH的结构表征 | 第41-42页 |
4.4 电化学的测定与表征 | 第42-45页 |
4.4.1 电化学样品制备 | 第42-43页 |
4.4.2 电化学分析 | 第43-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退火的FeCoMo羟基氧化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46-52页 |
5.1 引言 | 第46页 |
5.2 高温下退火的FeCoMo羟基氧化物的合成 | 第46页 |
5.3 退火的FeCoMo羟基氧化物的表征 | 第46-48页 |
5.3.1 TEM表征 | 第46-47页 |
5.3.2 XRD表征 | 第47-48页 |
5.4 电化学测试 | 第48-51页 |
5.4.1 电化学样品的制备 | 第48-49页 |
5.4.2 电化学测试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6 掺杂石墨烯的FeCoMo羟基氧化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52-58页 |
6.1 引言 | 第52页 |
6.2 石墨烯掺杂的FeCoMo羟基氧化物的合成 | 第52-53页 |
6.3 石墨烯掺杂的FeCoMo羟基氧化物的表征 | 第53-55页 |
6.3.1 TEM表征 | 第53-54页 |
6.3.2 XRD表征 | 第54-55页 |
6.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5-57页 |
6.4.1 电化学样品的制备 | 第55-56页 |
6.4.2 电化学测试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7.1 总结 | 第58页 |
7.2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作者简历 | 第64-6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