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的完善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章 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现状及其困境第10-18页
   ·立法现状及其困境第10-13页
     ·立法背景第10-11页
     ·现行法律规定第11-13页
   ·实施现状及其困境第13-16页
     ·法院与证据失权第13-15页
     ·当事人与证据失权第15-16页
   ·理论研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第16-18页
第二章 民事证据失权制度困境的原因分析第18-24页
   ·理论研究不足,失权正义性缺乏系统论证第18-19页
   ·失权后果严格,与我国国情不符第19页
   ·审查程序缺失,失权认定不规范第19-20页
   ·失权并无绝对效力,作用有限第20-21页
   ·配套制度缺失或不完善,加剧失权非正义性第21-24页
     ·审前准备不完善第21-22页
     ·答辩失权缺失第22页
     ·阐明权制度不充实第22-24页
第三章 完善民事证据失权制度之一——证据失权理论的重新梳理第24-30页
   ·证据失权的价值及其必要性第24-26页
     ·证据失权有效实现效率第24-25页
     ·证据失权切实维护安定第25-26页
   ·价值冲突与平衡——诚实信用合理划分失权的正义范围第26-30页
     ·效率与实体公正第26-27页
     ·安定与实体公正第27页
     ·诚实信用是效率、安定与实体公正之间冲突的平衡点第27-30页
第四章 完善民事证据失权制度之二——具体制度的完善第30-46页
   ·完善证据失权制度应当考虑的因素及我国现状第30-32页
     ·我国传统诉讼文化第30页
     ·我国民事证据目的第30-31页
     ·我国法官素质第31-32页
   ·证据失权的认定标准第32-41页
     ·行为主体是否为当事人第32-33页
     ·是否逾期举证第33页
     ·是否导致诉讼迟延的后果第33-34页
     ·逾期举证是否为导致诉讼延迟的原因第34页
     ·逾期举证是否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第34-41页
   ·建立证据失权审查、认定程序第41-43页
     ·当事人参与第41-42页
     ·证明及其标准第42页
     ·采用裁定方式固定认定结果并公开心证第42-43页
     ·失权裁定错误的救济第43页
   ·明确规定失权效力第43-44页
   ·完善相关制度第44-46页
     ·完善审前准备第44页
     ·建立答辩失权制度第44-45页
     ·充实阐明权制度第45-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2页
致谢第52-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际投资仲裁中的“第三方参与”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论被害人过错行为对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