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软土渗透固结特性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2 国内外加筋路堤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4.1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数值计算理论及方法 | 第16-30页 |
2.1 概述 | 第16-20页 |
2.1.1 数值求解平台简介 | 第17页 |
2.1.2 有限元计算理论 | 第17-19页 |
2.1.3 土工格栅的种类与功能应用 | 第19-20页 |
2.2 Biot固结理论 | 第20-24页 |
2.2.1 Biot动力固结方程 | 第21-24页 |
2.2.2 边界条件 | 第24页 |
2.3 动力时程分析法基本理论 | 第24-26页 |
2.4 本构模型的建立 | 第26-30页 |
2.4.1 软土本构模型 | 第26-29页 |
2.4.2 土工格栅本构模型 | 第29-30页 |
第3章 软土场地格栅加筋路堤固结时效性分析 | 第30-58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0-32页 |
3.1.1 几何模型 | 第30-31页 |
3.1.2 本构模型及计算参数 | 第31-32页 |
3.1.3 荷载设置 | 第32页 |
3.2 评价指标选择与验证 | 第32-35页 |
3.2.1 土工格栅加筋对路堤竖向位移的影响 | 第32-34页 |
3.2.2 土工格栅加筋对路堤侧向位移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 影响加筋路堤的因素分析 | 第35-53页 |
3.3.1 加筋方式对加筋路堤的影响 | 第35-38页 |
3.3.2 加筋层数对加筋效果的影响 | 第38-40页 |
3.3.3 加筋间距对加筋效果的影响 | 第40-42页 |
3.3.4 筋材模量对加筋路堤的影响 | 第42-44页 |
3.3.5 路堤土性质对加筋效果的影响 | 第44-51页 |
3.3.6 地基土性质对加筋效果的影响 | 第51-53页 |
3.4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53-57页 |
3.4.1 影响因素评价指标 | 第54页 |
3.4.2 正交试验设计 | 第54-55页 |
3.4.3 评价指标极差计算 | 第55-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饱和软土场地格栅加筋路堤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 第58-80页 |
4.1 前言 | 第58页 |
4.2 软土加筋路堤地震响应动力时程分析 | 第58-62页 |
4.2.1 自振特性计算 | 第58-61页 |
4.2.2 地震波选取 | 第61-62页 |
4.3 加筋路堤体系影响因素参数化分析 | 第62-78页 |
4.3.1 地震波强度对加筋路堤体系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62-65页 |
4.3.2 孔隙水对加筋路堤体系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65-67页 |
4.3.3 加筋层数对加筋路堤体系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67-69页 |
4.3.4 筋材模量对加筋路堤体系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69-71页 |
4.3.5 加筋间距对加筋路堤体系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71-73页 |
4.3.6 路堤土摩擦角对加筋路堤体系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73-76页 |
4.3.7 路堤土黏聚力对加筋路堤体系动力响应的影响 | 第76-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5.1 结论 | 第80-81页 |
5.2 展望和建议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