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晋西南地区民间信仰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一) 通论性的民间信仰研究 | 第10页 |
(二) 区域性的民间信仰研究 | 第10-11页 |
(三) 山西民间信仰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相关界定与研究方法 | 第12-17页 |
(一) 晋西南的地域范围与地理环境 | 第12-14页 |
(二) 民间信仰研究的范畴 | 第14-15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明清晋西南地区的自然神灵信仰 | 第17-33页 |
一、天体神灵信仰 | 第17-21页 |
(一) 天 | 第17-18页 |
(二) 地 | 第18-19页 |
(三) 月 | 第19-20页 |
(四) 星辰 | 第20-21页 |
二、天象神灵信仰 | 第21-23页 |
(一) 风神 | 第22页 |
(二) 雨神 | 第22页 |
(三) 雷神 | 第22-23页 |
三、自然物神灵信仰 | 第23-29页 |
(—) 山 | 第23-24页 |
(二) 水 | 第24-28页 |
(三) 火 | 第28-29页 |
(四) 门 | 第29页 |
四、动物神灵信仰 | 第29-33页 |
(一) 虫 | 第29-30页 |
(二) 马 | 第30-31页 |
(三) 牛 | 第31-33页 |
第二章 明清晋西南地区的社会神灵信仰 | 第33-57页 |
一、创始神信仰 | 第33-40页 |
(一) 女娲 | 第33-34页 |
(二) 炎帝、黄帝 | 第34-35页 |
(三) 尧 | 第35-36页 |
(四) 舜和二妃 | 第36-37页 |
(五) 后稷和姜嫄 | 第37-39页 |
(六) 汤 | 第39-40页 |
二、仙人信仰 | 第40-43页 |
(一) 吕祖 | 第40-41页 |
(二) 真武大帝 | 第41-42页 |
(三) 观音信仰 | 第42-43页 |
三、名人信仰 | 第43-51页 |
(一) 孔子 | 第43-44页 |
(二) 关羽 | 第44-46页 |
(三) 崔府君 | 第46-47页 |
(四) 介子推 | 第47-48页 |
(五) 韩信 | 第48-49页 |
(六) 傅说 | 第49-51页 |
四、保护神信仰 | 第51-57页 |
(一) 城隍 | 第51-53页 |
(二) 财神 | 第53-54页 |
(三) 药王 | 第54页 |
(四) 鲁班 | 第54-57页 |
第三章 明清晋西南地区的祖先崇拜 | 第57-63页 |
一、鬼魂信仰 | 第57-58页 |
二、祖先崇拜 | 第58-63页 |
(一) 家祭 | 第58-59页 |
(二) 墓祭 | 第59-60页 |
(三) 祠祭 | 第60-63页 |
第四章 明清晋西南地区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 | 第63-69页 |
一、情感宣泄功能 | 第63-64页 |
二、社会整合功能 | 第64-66页 |
三、社会控制功能 | 第66-67页 |
四、社会经济功能 | 第67-69页 |
结语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附表 | 第77-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