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涟源市农信社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引言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4页
        1.2.1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影响因素第11-12页
        1.2.2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量化度量第12-14页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4-15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页
    1.4 创新点与不足第15-16页
        1.4.1 创新点第15页
        1.4.2 不足第15-16页
第2章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基础理论第16-23页
    2.1 信贷风险第16-19页
        2.1.1 信贷风险的概念第16页
        2.1.2 信贷风险的分类第16-18页
        2.1.3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特征第18-19页
    2.2 信贷风险管理第19-23页
        2.2.1 信贷风险管理的含义第19页
        2.2.2 信贷风险管理的程序第19-20页
        2.2.3 信贷风险管理的策略第20-23页
第3章 涟源市农信社信贷风险管理现状第23-33页
    3.1 涟源市农信社信贷业务情况第23-28页
        3.1.1 信贷规模第23-24页
        3.1.2 信贷结构第24-25页
        3.1.3 不良贷款规模与集中度第25-28页
    3.2 涟源市农信社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第28-29页
        3.2.1 理事会第28页
        3.2.2 监事会第28页
        3.2.3 经营管理层第28-29页
    3.3 涟源市农信社信贷风险管理特点第29-33页
        3.3.1 涟源市农信社信贷风险管理流程第29-30页
        3.3.2 涟源市农信社信贷岗位设置及职责第30-31页
        3.3.3 涟源市农信社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第31-33页
第4章 涟源市农信社信贷风险管理主要问题第33-38页
    4.1 历史遗留问题和贷款环境恶劣第33-34页
        4.1.1 历史遗留问题多,包袱过重第33页
        4.1.2 贷款环境恶劣,民间融资猖狂第33-34页
    4.2 信贷风险管理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第34-35页
        4.2.1 信贷资产分布不合理第34页
        4.2.2 信贷资产质量低第34-35页
    4.3 信贷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第35页
        4.3.1 组织结构设置思路不科学第35页
        4.3.2 缺少信贷档案集中管理部门第35页
    4.4 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第35-37页
        4.4.1 现行贷款流程风险隐患多第35-36页
        4.4.2 客户信用等级评定不准确第36页
        4.4.3 信贷风险的识别和计量方法过于简单第36页
        4.4.4 预警机制不灵敏第36-37页
    4.5 人才匮乏,人员素质较低第37-38页
第5章 涟源市农信社信贷风险管理改进措施第38-43页
    5.1 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改变粗放经营模式第38-39页
        5.1.1 动用各方力量减少不良贷款第38页
        5.1.2 转变经营模式,创新经营管理机制第38-39页
        5.1.3 发挥政府和社会媒介作用,净化信贷环境第39页
    5.2 优化信贷业务结构,确保资金投放质量第39-40页
        5.2.1 采取管用举措,严控风险关第39-40页
        5.2.2 明确贷款投向,拒“三高一剩”第40页
    5.3 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设置组织结构第40-41页
        5.3.1 完善“三会一层”, 规划风险管理战略第40-41页
        5.3.2 科学设置组织结构,增设档案管理部门第41页
    5.4 强化监督检查,建立风险预警系统第41页
    5.5 建立人才培养、激励的长效机制,提高人员素质第41-43页
        5.5.1 加强员工业务培训,建立线下线上培训机制第41-42页
        5.5.2 强化激励约束,完善信贷考核第42页
        5.5.3 开展百佳评选活动,发挥先进带动作用第42-43页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湘潭市烟草公司卷烟营销模式优化研究
下一篇:A研究院发动机数字化协同研发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