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转移SBR工艺动力学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2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3 生物除磷机理 | 第12-16页 |
1.3.1 PAOs除磷原理 | 第12-13页 |
1.3.2 DPB除磷机理 | 第13页 |
1.3.3 EPS在除磷中的作用 | 第13-14页 |
1.3.4 生物除磷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1.4 生物除磷工艺 | 第16-20页 |
1.4.1 连续流工艺 | 第16-18页 |
1.4.2 间歇式工艺 | 第18-20页 |
1.5 污泥动力学理论 | 第20-22页 |
1.6 污泥转移SBR工艺 | 第22-24页 |
1.6.1 污泥转移SBR工艺的提出 | 第22-23页 |
1.6.2 污泥转移SBR工艺前期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7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24页 |
1.8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9 课题的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试验设备、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2.1 试验装置与设备 | 第26-27页 |
2.1.1 试验装置 | 第26-27页 |
2.1.2 实验设备与仪器 | 第27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2.2.1 污泥来源 | 第27页 |
2.2.2 实验水质 | 第27-28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2.3.1 实验工况的设置 | 第28页 |
2.3.2 监测指标 | 第28-29页 |
2.3.3 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污泥增长动力学研究与泥龄优化 | 第30-36页 |
3.1 污泥增长动力学研究 | 第30-33页 |
3.2 泥龄优化 | 第33-34页 |
3.3 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除磷动力学研究 | 第36-54页 |
4.1 释(吸)磷动力学模型建立与参数意义 | 第36-37页 |
4.1.1 释磷动力学模型 | 第36页 |
4.1.2 吸磷动力学模型 | 第36-37页 |
4.2 转移量对脱氮除磷的影响 | 第37-39页 |
4.3 转移量对释(吸)磷的影响 | 第39-41页 |
4.4 释(吸)磷动力学分析 | 第41-44页 |
4.4.1 释磷动力学分析 | 第41-42页 |
4.4.2 吸磷动力学分析 | 第42-44页 |
4.5 温度对释(吸)磷的影响 | 第44-48页 |
4.5.1 短周期内温度对释(吸)磷的影响 | 第44-46页 |
4.5.2 长周期内温度对释(吸)磷的影响 | 第46-48页 |
4.6 p H对释(吸)磷的影响 | 第48-50页 |
4.7 C/P对释磷及除磷的影响 | 第50-52页 |
4.8 DO对吸磷的影响 | 第52-53页 |
4.9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4-55页 |
5.1 结论 | 第54页 |
5.2 建议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