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写词 | 第3-5页 |
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15-18页 |
1.1 降水格局异常变化 | 第15页 |
1.2 全球及我国降水格局现状 | 第15-16页 |
1.3 降水格局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33页 |
2.1 凋落物分解及其对降水的响应 | 第18-22页 |
2.1.1 凋落物分解概况 | 第18-19页 |
2.1.2 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2.1.3 降水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 第21-22页 |
2.2 土壤呼吸及其对降水的响应 | 第22-28页 |
2.2.1 土壤呼吸概况 | 第22-23页 |
2.2.2 土壤呼吸的影响因素 | 第23-26页 |
2.2.3 降水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 第26-28页 |
2.3 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对降水的响应 | 第28-31页 |
2.3.1 土壤有机碳矿化概况 | 第28-29页 |
2.3.2 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因素 | 第29-30页 |
2.3.3 降水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 第30-31页 |
2.4 森林土壤碳氮水关系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33-45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33-35页 |
3.2 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 第35-36页 |
3.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36-37页 |
3.4 研究方法 | 第37-45页 |
3.4.1 增加降水试验设计 | 第37-38页 |
3.4.2 凋落叶分解研究方法及数据统计分析 | 第38-40页 |
3.4.3 土壤呼吸研究方法及数据统计分析 | 第40-42页 |
3.4.4 土壤有机碳矿化研究方法及数据统计分析 | 第42-45页 |
第四章 增加降水对云南松人工林凋落叶分解的影响 | 第45-62页 |
4.1 结果与分析 | 第45-57页 |
4.1.1 增加降水对凋落叶质量变化的影响 | 第45-46页 |
4.1.2 增加降水对凋落叶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的影响 | 第46-48页 |
4.1.3 增加降水对凋落叶养分元素释放的影响 | 第48-55页 |
4.1.4 增加降水对凋落叶C/N、C/P、木质素/N的影响 | 第55-57页 |
4.2 讨论 | 第57-61页 |
4.2.1 云南松人工林凋落叶分解对增加降水的响应 | 第57-59页 |
4.2.2 云南松人工林凋落叶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对增加降水的响应 | 第59页 |
4.2.3 云南松人工林凋落叶分解过程养分元素释放对增加降水的响应 | 第59-61页 |
4.3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增加降水对云南松人工林土壤碳、氮元素的影响 | 第62-71页 |
5.1 结果与分析 | 第62-67页 |
5.1.1 增加降水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 第62-63页 |
5.1.2 增加降水对土壤氮元素的影响 | 第63-65页 |
5.1.3 增加降水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 第65-67页 |
5.2 讨论 | 第67-70页 |
5.2.1 云南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对降水增加的响应 | 第67-68页 |
5.2.2 云南松人工林土壤氮元素对降水增加的响应 | 第68页 |
5.2.3 云南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对降水增加的响应 | 第68-70页 |
5.3 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增加降水对云南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 第71-77页 |
6.1 结果与分析 | 第71-74页 |
6.1.1 增加降水对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的影响 | 第71-72页 |
6.1.2 增加降水对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影响 | 第72-73页 |
6.1.3 增加降水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率的影响 | 第73-74页 |
6.1.4 增加降水对土壤有机碳矿化与STOC、SMBC的相关性影响 | 第74页 |
6.2 讨论 | 第74-76页 |
6.3 小结 | 第76-77页 |
第七章 增加降水对云南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 第77-89页 |
7.1 结果与分析 | 第77-83页 |
7.1.1 增加降水对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 第77-78页 |
7.1.2 增加降水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 第78-80页 |
7.1.3 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关系 | 第80-81页 |
7.1.4 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湿度的关系 | 第81-82页 |
7.1.5 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的联合关系 | 第82-83页 |
7.1.6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呼吸的相关关系 | 第83页 |
7.2 讨论 | 第83-88页 |
7.2.1 云南松人工林土壤呼吸对降水增加的响应 | 第83-85页 |
7.2.2 土壤呼吸与土壤温湿度的关系及其对增加降水的响应 | 第85-87页 |
7.2.3 云南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对增加降水的响应 | 第87页 |
7.2.4 土壤呼吸与SMBC、SMBN的关系对增加降水的响应 | 第87-88页 |
7.3 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八章 增加降水对云南松人工林土壤碳氮水关系的影响 | 第89-96页 |
8.1 结果与分析 | 第89-93页 |
8.1.1 增加降水对土壤碳水关系的影响 | 第89页 |
8.1.2 增加降水对土壤氮水关系的影响 | 第89-90页 |
8.1.3 增加降水对土壤碳氮关系的影响 | 第90-91页 |
8.1.4 增加降水对土壤碳氮水关系的影响 | 第91-93页 |
8.2 讨论 | 第93-94页 |
8.2.1 云南松人工林土壤碳水、氮水、碳氮关系对增加降水的响应 | 第93-94页 |
8.2.2 云南松人工林土壤碳氮水关系对增加降水的响应 | 第94页 |
8.3 小结 | 第94-96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6-98页 |
9.1 结论 | 第96-97页 |
9.2 研究特色 | 第97页 |
9.3 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21页 |
附录 | 第121-125页 |
附录1 木质素测定方法 | 第121页 |
附录2 纤维素测定方法 | 第121-122页 |
附录3 土壤呼吸与土壤湿度的多种模型SPSS拟合结果 | 第122-123页 |
附录4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测定方法 | 第123-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作者简介 | 第126-127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列表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