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6-12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6-7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7-10页 |
1.2.1 关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 | 第7-8页 |
1.2.2 关于高校委托代理问题研究的现状 | 第8-10页 |
1.2.3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10页 |
1.3 基本结构与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0-11页 |
1.3.2 实证分析法 | 第11页 |
1.4 选题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2章 公立高校中的代理人问题与委托代理理论的相关性分析 | 第12-19页 |
2.1 委托代理理论及委托代理关系的一般概念 | 第12-14页 |
2.2 高校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14-19页 |
2.2.1 我国公立高校领导体制沿革及科层组织特征 | 第14-16页 |
2.2.2 公立高校委托代理关系主要层次及定义 | 第16-19页 |
第3章 高校各层次的代理人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19-31页 |
3.1 政府与高等院校负责人之间的代理人问题及分析 | 第19-20页 |
3.1.1 举办者与高校负责人委托代理关系的由来 | 第19页 |
3.1.2 该层代理人问题的一般表现及分析 | 第19-20页 |
3.2 高校内部管理中的代理人问题及分析 | 第20-25页 |
3.2.1 高校内部管理中委托代理关系的由来 | 第20-21页 |
3.2.2 该层代理人问题的表现及分析 | 第21-25页 |
3.3 学生与教育服务供给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25-28页 |
3.3.1 学生与教育服务供给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由来 | 第25页 |
3.3.2 该层代理人问题的表现及分析 | 第25-28页 |
3.4 高校中各层次间代理人问题的共性分析 | 第28-31页 |
3.4.1 委托代理关系是动态的过程 | 第29页 |
3.4.2 约束激励机制的缺乏 | 第29页 |
3.4.3 委托、代理人身份待进一步明晰 | 第29页 |
3.4.4 高校特殊性使代理人问题更为复杂化 | 第29-30页 |
3.4.5 学生群体的利益诉求应得到充分重视 | 第30-31页 |
第4章 缓解高校代理人问题的途径 | 第31-37页 |
4.1 缓解代理人问题的一般方法 | 第31-32页 |
4.2 高校代理人问题的创新解决途径 | 第32-37页 |
4.2.1 以J大学“综合改革”为例的启示 | 第32-33页 |
4.2.2 以加强委托人的有效监督方面为切入点 | 第33页 |
4.2.3 以缩短代理链为切入点 | 第33-35页 |
4.2.4 以激励理论为切入点 | 第35-37页 |
结束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