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环江油田长8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及储层建模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前言第8-13页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9页
        1.2.1 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现状第8-9页
        1.2.2 储层地质建模研究进展第9页
    1.3 研究区概况及存在的问题第9-10页
        1.3.1 开发现状第9-10页
        1.3.2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0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0-11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0-11页
        1.4.2 技术路线第11页
    1.5 主要研究成果第11-13页
第二章 油藏地质特征第13-39页
    2.1 地层划分与对比第13-19页
        2.1.1 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第13-14页
        2.1.3 地层划分及对比的步骤第14-15页
        2.1.4 地层划分及对比结果第15-19页
    2.2 构造特征研究第19-20页
    2.3 沉积相模式及沉积微相第20-33页
        2.3.1 沉积相模式第21页
        2.3.2 沉积环境特征第21-27页
        2.3.3 沉积微相类型第27页
        2.3.4 单井相及剖面相分析第27-29页
        2.3.5 沉积微相展布特征第29-33页
    2.4 砂体展布特征第33-39页
        2.4.1 砂体纵向展布特征第33-35页
        2.4.2 砂体横向展布特征第35-39页
第三章 储层非均质性综合表征第39-60页
    3.1 微观非均质性第39-42页
        3.1.1 储层孔隙类型第39-42页
        3.1.2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第42页
    3.2 层内非均质性第42-49页
        3.2.1 储层渗透率第42-45页
        3.2.2 层内不连续薄夹层第45-49页
    3.3 层间非均质性第49-51页
        3.3.1 层间隔层分布频率第49-50页
        3.3.2 层间隔层分布平面第50-51页
    3.4 平面非均质性第51-56页
        3.4.1 单砂体平面岩性的变化第51-52页
        3.4.2 储层物性在平面上的变化第52-56页
    3.5 储层综合非均质性第56-58页
        3.5.1 综合定量表征原理第56-57页
        3.5.2 储层参数确定方法第57-58页
    3.6 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第58-60页
        3.6.1 沉积微相第58页
        3.6.2 成岩作用第58-59页
        3.6.3 生产动态第59-60页
第四章 储层地质建模及分析第60-77页
    4.1 储层建模基础第60-62页
        4.1.1 随机建模原理第60页
        4.1.2 常见的随机模拟方法第60-62页
    4.2 研究区三维建模策略第62-63页
    4.3 构造建模与分析第63-64页
    4.4 沉积微相建模及分析第64-68页
        4.4.1 相建模第64-66页
        4.4.2 建模结果分析第66-68页
    4.5 属性建模及分析第68-74页
        4.5.1 建模方法第68页
        4.5.2 孔隙度模型及分析第68-71页
        4.5.3 渗透率模型及分析第71-74页
    4.6 油水分布模型及分析第74-77页
第五章 储层非均质性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第77-86页
    5.1 非均质性对含水上升的影响第77-81页
        5.1.1 微裂缝与含水上升的关系第77-78页
        5.1.2 沉积微相与含水上升的关系第78页
        5.1.3 油层厚度与含水上升的关系第78-79页
        5.1.4 隔夹层与含水上升的关系第79-81页
    5.2 非均质性对地层压力的影响第81-83页
        5.2.1 储层物性对压力保持水平的影响第81-82页
        5.2.2 砂体连通性对压力扩散的影响第82-83页
    5.3 非均质性对产量的影响第83-86页
        5.3.1 油层厚度和渗流能力对产能的影响第83-85页
        5.3.2 注采关系与产量的关系第85-86页
第六章 结论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1-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YS石油有限公司加油站运营模式研究
下一篇:作业成本法在X制药公司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