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3.1 国内外对粮食机会成本的研究 | 第10页 |
1.3.2 国内外对粮食补贴的研究 | 第10-12页 |
1.3.3 粮食机会成本、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研究 | 第12页 |
1.3.4 简要评述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1 研究假说 | 第13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 论文结构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5.1 结构安排 | 第14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 | 第16-23页 |
2.1 粮食生产机会成本研究 | 第16-18页 |
2.1.1 粮食生产机会成本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粮食生产机会成本的确定 | 第16-17页 |
2.1.3 粮食生产机会成本的不利影响 | 第17-18页 |
2.2 粮食补贴的理论研究 | 第18-21页 |
2.2.1 粮食补贴的定义和分类 | 第18页 |
2.2.2 我国现行的粮食补贴体系 | 第18-19页 |
2.2.3 粮食补贴政策的作用机理 | 第19-21页 |
2.3 机会成本、粮食补贴对粮食产出的影响机制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江苏省耕地种粮的机会成本和粮食补贴政策的现状分析 | 第23-35页 |
3.1 江苏省耕地种粮的机会成本分析 | 第23-26页 |
3.1.1 江苏省粮食作物与其他经济作物的纯收益比较 | 第23-24页 |
3.1.2 江苏省耕地种植粮食放弃种植经济作物机会成本的确定 | 第24-26页 |
3.1.3 江苏省粮食生产机会成本的简要述评 | 第26页 |
3.2 江苏省粮食补贴现状 | 第26-34页 |
3.2.1 江苏省粮食补贴的种类 | 第26-27页 |
3.2.2 江苏省粮食补贴的规模逐年扩大 | 第27-28页 |
3.2.3 粮食补贴结构不断优化 | 第28-29页 |
3.2.4 江苏省粮食补贴的实施效果 | 第29-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机会成本、粮食补贴对粮食播种面积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5-45页 |
4.1 理论假说 | 第35页 |
4.2 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因素 | 第35-36页 |
4.3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 第36-37页 |
4.3.1 数据来源与基本情况 | 第36页 |
4.3.2 模型选择与变量选取 | 第36-37页 |
4.4 实证结论及解释 | 第37-4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对策建议 | 第45-48页 |
5.1 加大补贴力度,优化补贴结构 | 第45-46页 |
5.1.1 粮食补贴应当更多地向苏中和苏北农民倾斜 | 第45页 |
5.1.2 粮食补贴对象应更多地侧重于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 | 第45-46页 |
5.1.3 综合粮食生产机会成本制定补贴标准 | 第46页 |
5.2 调整粮食种植结构,规划粮食生产区域布局 | 第46-48页 |
5.2.1 调整省内粮食种植结构,加大高品质粮食品种的种植面积 | 第46-47页 |
5.2.2 对江苏各区域粮食生产地位进行科学定位 | 第47页 |
5.2.3 协调好省内产销区的利益关系,调动粮食主产区的生产积极性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