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稳定治理体系创新研究--以D县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绪论 | 第8-20页 |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选题目的 | 第9页 |
2.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三)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国外治理理论的研究 | 第10-11页 |
2.国内治理理论及基层社会稳定治理的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五)本选题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9-20页 |
二、中国基层社会与治理理论 | 第20-34页 |
(一)基层社会分析 | 第20-23页 |
1.基层社会特点 | 第20-22页 |
2.当前中国基层社会治理 | 第22-23页 |
(二)治理理论 | 第23-34页 |
1.统治、管理和治理 | 第23-26页 |
2.从统治到治理——国家职能的转变 | 第26-28页 |
3.治理理论 | 第28-29页 |
4.治理体系 | 第29-34页 |
三、D县农村基层社会稳定分析 | 第34-41页 |
(一)D县总体概况 | 第34页 |
(二)D县农村社会稳定问题 | 第34-37页 |
1.家庭与邻里 | 第34-35页 |
2.社会冲突与治安 | 第35-36页 |
3.村民与基层组织管理者 | 第36-37页 |
4.公众与企业 | 第37页 |
(三)D县农村基层社会不稳定原因分析 | 第37-41页 |
1.利益多元化 | 第38-39页 |
2.土地纠纷较多 | 第39页 |
3.基层组织管理薄弱 | 第39-40页 |
4.农民法治思维不强 | 第40-41页 |
四、D县农村基层社会稳定治理体系分析 | 第41-52页 |
(一)D县农村基层社会稳定治理体系 | 第41-49页 |
1.D县农村基层社会稳定治理组织结构体系 | 第41-43页 |
2.D县农村基层社会稳定治理制度体系 | 第43-45页 |
3.D县农村基层社会稳定治理方法体系 | 第45-49页 |
(二)D县农村基层社会稳定体系工作效果分析 | 第49-52页 |
1.治理体系的结果 | 第49页 |
2.治理体系发挥的效果 | 第49-50页 |
3.治理体系存在的不足 | 第50-52页 |
五、完善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稳定治理体系的思考 | 第52-61页 |
(一)构建农村基层社会稳定治理组织结构体系 | 第52-54页 |
(二)构建农村基层社会稳定治理制度体系 | 第54-56页 |
(三)构建农村基层社会稳定治理方法体系 | 第56-57页 |
(四)推进农村基层社会稳定治理的建议 | 第57-61页 |
1.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 | 第57页 |
2.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 第57-58页 |
3.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 第58页 |
4.加强农村文化和乡风文明建设 | 第58-59页 |
5.完善各类矛盾化解机制 | 第59页 |
6.加强农村法制宣传 | 第59-60页 |
7.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 第60-61页 |
六、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关于东平县农村社会稳定状况调查问卷 | 第65-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