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发展现状和趋势 | 第11-13页 |
·动态特性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技术方案 | 第14-16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2 重心驱动动力学模型及有限元分析基础 | 第18-26页 |
·重心驱动理论的提出 | 第18-20页 |
·重心驱动的动力学模型 | 第20-22页 |
·有限元分析基础 | 第22-24页 |
·连续体离散化 | 第22页 |
·动力学问题单元分析 | 第22-24页 |
·整体结构的动力学有限元运动方程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 基于DCG的数控机床模型设计及优化 | 第26-38页 |
·关键零部件的设计计算 | 第26-30页 |
·滚珠丝杠幅的选型 | 第26-29页 |
·伺服电机的选型 | 第29-30页 |
·建立数控机床的Pro/e模型 | 第30-31页 |
·X轴滑台的优化 | 第31-37页 |
·结构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 第31-33页 |
·利用ANSYS/Workbench结构优化的过程 | 第33页 |
·X轴滑台的结构优化分析 | 第33-37页 |
·建立进给装置机械结构三维分析模型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基于ANSYS的进给装置有限元分析 | 第38-52页 |
·ANSYS软件及分析过程介绍 | 第38页 |
·确立ANSYS分析模型 | 第38-42页 |
·模型几何尺寸参数确定 | 第39-40页 |
·模型物理参数确定 | 第40页 |
·模型零件结合部参数确定 | 第40-42页 |
·基于ANSYS/Workbench的进给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 第42-50页 |
·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42-44页 |
·模型的模态分析 | 第44-48页 |
·模型的谐响应分析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5 基于ADAMS的进给装置动力学分析 | 第52-62页 |
·多体动力学分析和ADAMS概述 | 第52页 |
·利用ADAMS多体动力学分析方法 | 第52-55页 |
·多刚体运动学分析原理 | 第52-54页 |
·多柔体运动学分析 | 第54-55页 |
·基于ADAMS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 | 第55页 |
·进给系统运动仿真分析 | 第55-61页 |
·进给系统多刚体模型的模型运动仿真分析 | 第55-58页 |
·进给系统的刚柔耦合运动仿真分析 | 第58-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6 进给系统试验分析 | 第62-80页 |
·试验模态分析的概述 | 第62页 |
·试验模态分析理论 | 第62-66页 |
·坐标变换 | 第62-63页 |
·频响函数 | 第63-65页 |
·频响函数与模态参数关系 | 第65-66页 |
·试验模态分析技术 | 第66-69页 |
·激振系统 | 第66-68页 |
·测量系统 | 第68页 |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 第68-69页 |
·进给装置工作台试验测试 | 第69-78页 |
·模态试验 | 第69-75页 |
·测振试验 | 第75-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全文总结 | 第80-81页 |
·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