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 ·环氧丙烷生产和消费情况 | 第11-12页 |
| ·全球环氧丙烷生产情况 | 第11页 |
| ·国内环氧丙烷生产情况 | 第11-12页 |
| ·全球环氧丙烷消费情况 | 第12页 |
| ·国内环氧丙烷消费情况 | 第12页 |
| ·环氧丙烷生产工艺 | 第12-13页 |
| ·氯醇法 | 第12-13页 |
| ·共氧化法 | 第13页 |
| ·过氧化氢异丙苯法 | 第13页 |
| ·过氧化氢直接氧化法(HPPO法) | 第13页 |
| ·环氧丙烷合成工艺实验室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 ·H_2O_2氧化法(HPPO法) | 第14页 |
| ·H_2/O_2氧化法 | 第14-16页 |
| ·O_2直接氧化法 | 第16-17页 |
| ·其他方法 | 第17页 |
| ·金属卟啉仿生催化 | 第17-23页 |
| ·金属卟啉仿生催化体系 | 第17-21页 |
| ·金属卟啉仿生催化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 ·金属卟啉仿生催化丙烯环氧化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 ·课题意义 | 第23-24页 |
| 第2章 热力学分析 | 第24-35页 |
| ·物质Δ_fH_m~θ(298K)、S_m~θ(298K)和C_(p,m)~θ(T)数据及估算 | 第25-28页 |
| ·甲酸异丙酯、异丁醛和异丁酸的ΔH_V(T)估算 | 第28-30页 |
| ·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_rG_m~θ和标准平衡常数K~θ估算 | 第30-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3章 实验部分 | 第35-45页 |
| ·实验方案 | 第35-38页 |
| ·目标产物和部分原料、溶剂物性 | 第35页 |
| ·实验药品 | 第35-36页 |
| ·实验仪器及反应装置 | 第36-38页 |
| ·实验步骤 | 第38页 |
| ·分析方法 | 第38-43页 |
| ·定性分析 | 第38页 |
| ·分析条件 | 第38-39页 |
| ·定量分析 | 第39-43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3-45页 |
| 第4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66页 |
| ·溶剂对体系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5-50页 |
| ·单种溶剂 | 第45-48页 |
| ·混合溶剂 | 第48-50页 |
| ·催化剂对体系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0-55页 |
| ·催化剂种类 | 第50-51页 |
| ·催化剂浓度 | 第51-53页 |
| ·助催化剂 | 第53-55页 |
| ·共还原剂对体系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5-57页 |
| ·反应温度对体系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7-60页 |
| ·丙烯用量对体系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60-61页 |
| ·反应压力对体系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61-63页 |
| ·反应时间对体系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63-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5章 反应机理浅析 | 第66-69页 |
| ·共还原剂在反应体系中的作用 | 第66-67页 |
| ·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的作用 | 第67-68页 |
| ·反应机理浅析 | 第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6章 全文总结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附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