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课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 ·溶解氧含量常用的表示方法 | 第11页 |
| ·溶解氧测量方法的研究评述 | 第11-16页 |
| ·碘量法 | 第12页 |
| ·分光光度法 | 第12-13页 |
| ·电导检测法 | 第13页 |
| ·气相色谱法 | 第13-14页 |
| ·荧光猝灭法 | 第14-15页 |
| ·Clark电极法 | 第15-16页 |
| ·数据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 第2章 D-S证据理论的数据融合算法及其在溶解氧测量中的应用 | 第19-33页 |
| ·数据融合概述 | 第19-21页 |
| ·引言 | 第19-20页 |
| ·数据融合的层次 | 第20-21页 |
| ·数据融合的过程 | 第21页 |
| ·数据融合的结构 | 第21页 |
| ·数据融合的一般方法 | 第21-23页 |
| ·D-S证据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 ·D-S证据理论基本概念 | 第23-25页 |
| ·D-S证据理论合成规则 | 第25-26页 |
| ·D-S证据理论的不足 | 第26页 |
| ·D-S证据理论的决策规则 | 第26页 |
| ·改进型D-S证据理论 | 第26-27页 |
| ·基于D-S证据理论的有效性审核模型 | 第27-32页 |
| ·溶解氧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 第27-28页 |
| ·影响溶解氧的测量因素 | 第28-30页 |
| ·D-S证据理论的有效性审核模型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在线溶解氧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 第33-42页 |
| ·系统结构 | 第33页 |
| ·系统模块设计 | 第33-41页 |
| ·处理器模块 | 第33-34页 |
| ·温度传感器模块 | 第34-35页 |
| ·压力传感器模块 | 第35-36页 |
| ·盐度传感器模块 | 第36-37页 |
| ·溶解氧传感器模块 | 第37-38页 |
| ·通信模块 | 第38-39页 |
| ·电源管理模块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溶解氧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 第42-55页 |
| ·开发平台简介 | 第42-43页 |
| ·主程序的设计 | 第43-44页 |
| ·传感器标定程序的设计 | 第44页 |
| ·ADS1255的程序设计 | 第44-46页 |
| ·辅助参数补偿的程序设计 | 第46-47页 |
| ·数据融合的程序设计 | 第47-48页 |
| ·LPC1768相关模块的程序设计 | 第48-54页 |
| ·引脚连接模块 | 第48-49页 |
| ·功率控制 | 第49-50页 |
| ·ADC模块 | 第50-52页 |
| ·UART模块 | 第52-53页 |
| ·SPI模块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在线溶解氧检测系统的试验与分析 | 第55-59页 |
| ·引言 | 第55页 |
| ·溶解氧检测系统的标定 | 第55-56页 |
| ·试验结果 | 第56-57页 |
| ·试验数据的数据融合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59页 |
| ·展望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