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虫害论文

白背飞虱与灰飞虱的微卫星开发及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2页
 1 遗传标记简介第12-21页
   ·随机扩增多态性(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第12-14页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第14-15页
   ·微卫星标记(Microsatellite)第15-18页
   ·DNA序列分析第18-21页
   ·单核苷酸多态性第21页
 2 多重PCR技术概述第21-25页
   ·微卫星多重PCR组合概述第22-23页
   ·多重PCR技术的优点第23页
   ·多重PCR技术的应用第23-25页
 3 白背飞虱的生物学特性第25-27页
   ·白背飞虱的形态特征第26页
   ·白背飞虱的为害概况第26页
   ·白背飞虱种群动态研究第26-27页
 4 灰飞虱的生物学特性第27-28页
   ·灰飞虱的形态特征第27页
   ·灰飞虱的为害概况第27页
   ·灰飞虱种群动态研究第27-28页
 5 种群遗传学及多样性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28-30页
   ·种群遗传多样性第28页
   ·基因流第28-29页
   ·有效种群大小第29-30页
   ·种群瓶颈效应第30页
 6 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种群遗传学研究进展及种群遗传学研究意义第30-32页
第二章 白背飞虱微卫星开发及多重PCR体系建立第32-50页
 摘要第32-3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3-38页
   ·白背飞虱样品采集第33页
   ·DNA提取第33-34页
   ·序列的拼接与分析第34页
   ·微卫星引物筛选第34-36页
   ·统计分析第36-37页
   ·多重PCR体系建设第37-3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8-46页
   ·序列的处理及微卫星序列查找结果第38页
   ·微卫星开发结果第38-43页
   ·多重PCR体系建立结果第43-44页
   ·种群结构分析结果第44-46页
 3 讨论第46-50页
   ·白背飞虱EST-SSR的特性第46-48页
   ·白背飞虱EST-SSR的荧光多重PCR反应体系第48页
   ·白背飞虱种群遗传特征第48-50页
第三章 灰飞虱微卫星的开发第50-54页
 摘要第50-5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1页
   ·灰飞虱DNA提取第51页
   ·序列的下载与分析第51页
   ·微卫星引物筛选第51页
 2 数据分析第51-52页
 3 讨论第52-54页
第四章 基于线粒体COII基因的灰飞虱种群遗传结构研究第54-76页
 摘要第54-5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5-56页
   ·灰飞虱的采集第55页
   ·灰飞虱DNA提取第55页
   ·COII序列的PCR扩增第55-56页
   ·COII序列的PCR检测第56页
   ·COII序列测定第56页
 2 统计分析第56-57页
   ·序列分析第56页
   ·单倍型分析第56-57页
   ·种群分析第57页
 3 结果第57-73页
   ·COII序列扩增第57-58页
   ·COII序列分析第58页
   ·种群遗传多样性第58-62页
   ·种群遗传结构第62-73页
 4 讨论第73-76页
参考文献第76-86页
附录第86-90页
学术论文发表情况第90-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斑痣悬茧蜂寄生不同日龄寄主的适合度和应对捕食风险的斑块搜寻行为
下一篇:粳稻酚类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基因型差异与氮素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