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4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一、湿地恢复研究 | 第14-15页 |
二、湿地植物生长和繁殖生态特征对水盐环境的响应 | 第15-16页 |
三、扁秆藨草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第17-21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三、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21-25页 |
第一节 研究区概况 | 第21-23页 |
一、地理位置 | 第21页 |
二、自然环境 | 第21-22页 |
三、生物资源 | 第22页 |
四、水文状况 | 第22-23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扁秆藨草生长和繁殖特征对水盐的生态响应 | 第25-39页 |
第一节 扁秆藨草植株地上部分生长特征对水盐的响应 | 第25-32页 |
一、扁秆藨草植株地上部分生长特征的时间变化 | 第25-31页 |
二、扁秆藨草植株地上部分特征对水盐变化的响应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扁秆藨草地下球茎生长和繁殖特征对水深的响应 | 第32-38页 |
一、扁秆藨草球茎生长和繁殖特征的时间变化 | 第33-36页 |
二、扁秆藨草球茎生长繁殖特征对水深的响应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扁秆藨草培植技术研究 | 第39-49页 |
第一节 扁秆藨草球茎生长和繁殖特性 | 第39-41页 |
一、球茎时间变化特征 | 第39-40页 |
二、球茎空间分布特征 | 第40页 |
三、球茎萌发特性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扁秆藨草地下球茎收集、贮存方法 | 第41-43页 |
一、球茎的收集过程 | 第41-42页 |
二、球茎的贮存方法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扁秆藨草培植技术 | 第43-47页 |
一、球茎萌发适宜水深 | 第43-45页 |
二、球茎萌发适宜埋深和密度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扁秆藨草湿地恢复对策 | 第49-55页 |
一、扁秆藨草湿地水环境的改善 | 第49-51页 |
二、扁秆藨草种群的恢复 | 第51-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9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发表成果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