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态学和地区分布论文--水生微生物学论文

产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微生物筛选及鉴定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开发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必要性第11页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类第11-18页
     ·海洋微生物抗菌活性物质第13-14页
     ·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第14-16页
     ·酶与酶抑制剂第16-17页
     ·生物毒素第17-18页
     ·不饱和脂肪酸第18页
     ·其他活性物质第18页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国际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国内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现状第19页
   ·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的应用前景第19-20页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页
   ·本实验设计思路第20-21页
第二章 产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微生物筛选及菌种鉴定第21-33页
   ·材料与方法第21-28页
     ·实验材料第21-23页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1-22页
       ·主要实验试剂与药品第22页
       ·培养基第22页
       ·主要试剂及配方第22-23页
       ·辅助仪器第23页
       ·实验样品第23页
       ·供试指示菌第23页
     ·实验方法第23-28页
       ·产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微生物分离第23-24页
       ·产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微生物筛选第24-26页
       ·具有抑菌活性的海洋细菌的稳定性的研究第26-27页
       ·菌种保藏第27页
       ·菌种鉴定第27-28页
   ·结果与分析第28-32页
     ·产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微生物分离第28页
     ·产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微生物筛选第28-31页
       ·琼脂块法初筛抑菌活性菌株第28页
       ·滤纸片法复筛抑菌活性菌株第28-31页
     ·菌种鉴定第31-32页
       ·形态学鉴定第31-32页
       ·分子生物学鉴定第32页
   ·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海洋枯草芽孢杆菌HS-A38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第33-49页
   ·材料与方法第33-41页
     ·实验材料第33-36页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33-34页
       ·主要实验试剂与药品第34页
       ·主要培养基第34-35页
       ·供试菌株第35页
       ·主要试剂及配方第35-36页
       ·辅助仪器与设备第36页
     ·实验方法第36-41页
       ·生物活性物质的发酵第36页
       ·生物活性物质成分的初步鉴定第36-37页
       ·生物活性物质的粗提第37页
       ·透析除盐第37页
       ·抑菌活性的检测第37页
       ·粗提物颜色反应第37-38页
       ·CM-52阳离子交换柱层析第38页
       ·Sephadex G-75凝胶柱层析第38-39页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39页
       ·SDS-PAGE凝胶电泳第39-41页
   ·结果与分析第41-47页
     ·生物活性物质成分的初步鉴定第41-42页
     ·生物活性物质的粗提第42页
     ·生物活性物质粗提物颜色反应第42-43页
     ·CM-52阳离子交换柱层析第43-44页
     ·Sephadex G-75凝胶柱层析第44-45页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45页
     ·SDS-PAGE凝胶电泳第45-46页
     ·纯化后的生物活性物质抑菌活性分析第46-47页
   ·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生物活性物质的理化性质研究第49-55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9-51页
     ·实验材料第49-50页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49页
       ·主要实验试剂与药品第49-50页
       ·主要培养基第50页
       ·供试菌株第50页
       ·辅助仪器与设备第50页
     ·实验方法第50-51页
       ·生物活性物质2的热稳定性第50页
       ·生物活性物2的pH稳定性第50-51页
       ·生物活性物质2对常见有机溶剂的稳定性第51页
       ·生物活性物质2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第51页
   ·结果与分析第51-54页
     ·生物活性物质2的热稳定性第51-52页
     ·生物活性物质2的pH稳定性第52-53页
     ·生物活性物质2对常见有机溶剂的稳定性第53页
     ·生物活性物质2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第53-54页
   ·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60页
附录A第60-61页
附录B第61-62页
附录C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斜卧青霉液泡蛋白分选受体VPS功能的研究
下一篇:嗜重金属菌的自适应条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