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军事技术革命及其社会影响分析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文献综述与述评 | 第9-15页 |
(一)关于当代前军事技术革命历史演变的研究文献 | 第10-11页 |
(二)关于当代军事技术革命本质与特点的研究文献 | 第11-13页 |
(三)关于当代军事技术革命对社会影响分析的文献 | 第13-15页 |
三、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研究视角 | 第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6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五、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7页 |
(一)研究特色 | 第17页 |
(二)研究创新 | 第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页 |
本章注释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当代前军事技术革命的历史演变 | 第20-32页 |
一、冷兵器时期军事技术革命 | 第20-23页 |
(一)爱德华一世的步兵革命 | 第20-21页 |
(二)帆船和弹丸革命 | 第21-22页 |
(三)冷兵器时期军事技术革命的特点 | 第22-23页 |
二、射击武器时期的军事技术革命 | 第23-26页 |
(一)火炮革命 | 第23-24页 |
(二)堡垒革命 | 第24页 |
(三)火药革命 | 第24-25页 |
(四)拿破仑革命 | 第25页 |
(五)射击武器时期的军事技术革命的特点 | 第25-26页 |
三、机械化时期的军事技术革命 | 第26-29页 |
(一)陆战革命 | 第26-27页 |
(二)海军革命 | 第27-28页 |
(三)机械化革命 | 第28页 |
(四)机械化时期的军事技术革命的特点 | 第28-29页 |
四、核武器与信息化时期的军事技术革命 | 第29-30页 |
(一)核武器革命 | 第29页 |
(二)信息化革命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页 |
本章注释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当代军事技术革命本质与特点 | 第32-52页 |
一、当代军事技术革命的前提 | 第32-37页 |
(一)对核武器毁灭性后果和战争残酷性的认识 | 第32-33页 |
(二)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提供了技术前提 | 第33-34页 |
(三)综合国力成为各国竞争的根本点 | 第34-35页 |
(四)质量建军的需求 | 第35-36页 |
(五)来自新兴空间的军事威胁 | 第36-37页 |
二、当代军事技术革命的本质 | 第37-40页 |
(一)武器装备智能化 | 第37-38页 |
(二)编制体制精干化 | 第38页 |
(三)指挥控制自动化 | 第38-39页 |
(四)作战体系多维化 | 第39页 |
(五)战场空间网络化 | 第39-40页 |
三、当代军事技术革命的特点 | 第40-50页 |
(一)国际化趋势更加突出 | 第40-43页 |
(二)民族性更加凸显 | 第43-48页 |
(三)战争形态发生转变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页 |
本章注释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当代军事技术革命的社会影响分析 | 第52-61页 |
一、改变国际军事力量对比 | 第52-53页 |
(一)冲击传统战争理念,实现安全战略调整 | 第52页 |
(二)加剧军事战略力量失衡 | 第52-53页 |
(三)带来新的安全威胁 | 第53页 |
二、保障国家安全 | 第53-56页 |
(一)军事技术的社会功能 | 第53-54页 |
(二)军事技术革命是提高国家安全能力最有效的手段 | 第54-56页 |
三、军事技术向民用技术转换 | 第56-58页 |
(一)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密切相关 | 第56-57页 |
(二)军事技术转换为民用技术几种模式 | 第57-58页 |
四、推动社会变革 | 第58-60页 |
(一)军事技术变革势必推动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 第58-59页 |
(二)军事技术革命成果需要社会变革巩固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页 |
本章注释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