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观光园景观资源评价与景观营造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2-35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概念及内涵 | 第14-16页 |
·农业观光园 | 第14页 |
·景观资源 | 第14-15页 |
·评价学 | 第15-16页 |
·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景观资源评价 | 第16-20页 |
·景观资源评价的涵义 | 第16页 |
·景观资源评价的目的 | 第16-17页 |
·景观资源评价的理论依据 | 第17-20页 |
·评价体系 | 第20-21页 |
·评价指标的涵义 | 第20页 |
·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20-21页 |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33页 |
·农业景观资源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国外农业景观资源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国内农业景观资源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农业观光园研究现状 | 第24-32页 |
·国外农业观光园研究进展 | 第24页 |
·国内农业观光园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农业观光园研究 | 第27-32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3-34页 |
·研究目的 | 第33页 |
·研究意义 | 第33-34页 |
·研究路线 | 第34-35页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35-51页 |
·研究内容 | 第35页 |
·研究方法 | 第35-51页 |
·调查方法 | 第35-45页 |
·文献调查 | 第35页 |
·实地调查 | 第35-44页 |
·专家调查 | 第44-45页 |
·分析方法 | 第45-51页 |
·以往分析方法概述 | 第45-46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46-5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1-106页 |
·农业观光园景观资源研究 | 第51-74页 |
·农业观光园景观资源构成要素 | 第51-60页 |
·自然景观资源 | 第51-56页 |
·人文非物质景观资源 | 第56-57页 |
·人文物质景观资源 | 第57-60页 |
·开发利用条件 | 第60-61页 |
·区位条件 | 第60页 |
·现状条件 | 第60-61页 |
·评价原则 | 第61-62页 |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62-70页 |
·景观资源质量评价指标选取的依据 | 第62-68页 |
·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指标 | 第68-70页 |
·单项指标的应用 | 第70-74页 |
·景观资源评价指标 | 第70-73页 |
·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指标 | 第73-74页 |
·农业观光园景观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74-77页 |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第74页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74页 |
·计算指标权重 | 第74-77页 |
·确定重要性排序 | 第77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77-78页 |
·农业观光园分类与景观营造 | 第78-106页 |
·农业观光园类型与功能分区 | 第78-80页 |
·农业观光园的类型 | 第78-79页 |
·农业观光园功能分区 | 第79-80页 |
·农业观光园景观营造 | 第80-106页 |
·农业观光园自然景观营造 | 第80-90页 |
·农业观光园人文非物质景观营造 | 第90-94页 |
·农业观光园人文物质景观营造 | 第94-99页 |
·区位条件与景观营造 | 第99-103页 |
·现状条件与景观营造 | 第103-106页 |
4 结论与创新之处 | 第106-108页 |
·结论 | 第106-107页 |
·创新之处 | 第107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4页 |
附录 | 第114-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