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简单述评 | 第15-16页 |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公共服务市场化理论 | 第16页 |
·PPP模式以及NGO、NPO参与公共服务模式选择理论 | 第16-17页 |
·制度化管理理论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生活垃圾的定义及其分类管理的意义 | 第19-24页 |
·生活垃圾的定义 | 第19页 |
·生活垃圾的来源、成分 | 第19-20页 |
·生活垃圾处置方式比较 | 第20-22页 |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意义 | 第22-24页 |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 第22-23页 |
·降低治理发展成本 | 第23页 |
·减少各类有害污染 | 第23页 |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张家港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现状 | 第24-31页 |
·张家港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问卷调查 | 第24-25页 |
·调查方式 | 第24页 |
·调查内容 | 第24页 |
·调查结果 | 第24-25页 |
·张家港市生活垃圾产生现状 | 第25-26页 |
·张家港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现状 | 第26-27页 |
·管理机构设置 | 第26页 |
·制度建设 | 第26页 |
·管理内容 | 第26-27页 |
·张家港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效 | 第27-28页 |
·张家港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 第28-31页 |
·缺乏自觉意识、沟通意识 | 第28页 |
·资金投入少且方式单一 | 第28-29页 |
·收运处置体系整体推进艰难 | 第29-30页 |
·制度建设缓慢、部分配套缺失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张家港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第31-34页 |
·全方位宣传力度不到位 | 第31页 |
·政府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 第31页 |
·分类收运处置体系不健全 | 第31-32页 |
·市场化意识不强 | 第32页 |
·财政投入力度不足 | 第32-33页 |
·公民、组织、企业参与程度不够高 | 第33-34页 |
第五章 国内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启示 | 第34-40页 |
·国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 | 第34-35页 |
·德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 | 第34页 |
·日本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 | 第34-35页 |
·英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 | 第35页 |
·国内其它城市垃圾分类管理经验 | 第35-38页 |
·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 | 第35-37页 |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 | 第37页 |
·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 | 第37-38页 |
·国内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先进经验对张家港市的启示和借鉴 | 第38-40页 |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完备的处理体系 | 第39页 |
·出台合理的收费制度和严格的奖惩机制 | 第39页 |
·制定系统的指导手册和开展长期的宣传教育 | 第39-40页 |
第六章 张家港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对策 | 第40-45页 |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 第40-41页 |
·组建宣传队伍 | 第40页 |
·创新宣传形式 | 第40页 |
·建立学校教育制度 | 第40-41页 |
·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建设 | 第41页 |
·制定生活垃圾分类长期发展规划 | 第41页 |
·理顺组织管理体制 | 第41页 |
·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 | 第41-43页 |
·控制垃圾源头减量 | 第41-42页 |
·健全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 | 第42-43页 |
·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 第43页 |
·推动生活垃圾处理服务市场化 | 第43页 |
·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 第43页 |
·加大资金保障力度 | 第43页 |
·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 | 第43-45页 |
·发挥政府主导和推动作用 | 第43-44页 |
·志愿者团队支持和配合 | 第44页 |
·完善居民奖励积分制度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