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 概述 | 第12-22页 |
(一) 国际航空事故概述 | 第12-15页 |
1. 国际航空运输的概念辨析 | 第12-13页 |
2. 航空事故的概念辨析 | 第13-15页 |
(二) 国际航空事故中人身损害赔偿概述 | 第15页 |
(三) 国际航空客运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一体化与现代化 | 第15-22页 |
1. 华沙体制——国际航空客运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一体化 | 第16-18页 |
2. 对华沙体制进行补充的其他区域和民间协定 | 第18-19页 |
3. 《蒙特利尔公约》——国际航空客运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现代化 | 第19-22页 |
二、 国际航空客运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管辖权 | 第22-30页 |
(一) 《华沙公约》确立的四种管辖权 | 第22-24页 |
1. 承运人住所地法院的管辖权 | 第22-23页 |
2. 承运人主营业所所在地法院 | 第23页 |
3. 签订运输合同的承运人营业所所在地法院 | 第23页 |
4. 运输合同目的地法院的管辖权 | 第23-24页 |
(二) 《蒙特利尔公约》确立的第五管辖权 | 第24-26页 |
(三) 与管辖权有关的其他问题 | 第26-30页 |
1. 管辖权规则的强制性 | 第26-27页 |
2. 管辖权规则的法律性质 | 第27-28页 |
3. 有关仲裁的问题 | 第28页 |
4. 时效问题 | 第28-30页 |
三、 国际航空旅客运输承运人责任制度 | 第30-42页 |
(一) 承运人所承担的责任类型 | 第30-31页 |
(二) 承运人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31-35页 |
1. 过错推定原则 | 第31页 |
2. 严格责任原则 | 第31-32页 |
3. 双梯度责任制度 | 第32-33页 |
4. 《蒙特利尔公约》中的限额复审制度 | 第33页 |
5. 承运人的抗辩权 | 第33-35页 |
(三) 有关承运人责任期间的问题 | 第35-37页 |
1. 对“在航空器上”的理解 | 第35页 |
2. 对“上下航空器过程”的理解 | 第35-37页 |
(四) 航空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范围和赔偿限额问题 | 第37-42页 |
1. 华沙体制中的赔偿范围及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 第37-39页 |
2. 《蒙特利尔公约》中规定的赔偿范围 | 第39页 |
3. 承运人赔偿限额问题 | 第39-42页 |
四、 国际航空客运人身损害赔偿诉讼方案 ——以马航 MH370 案为例 | 第42-50页 |
(一) 国际航空客运人身损害赔偿传统诉讼方案 | 第42-46页 |
1. 索赔的主要法律依据 | 第42页 |
2. 可选择的诉讼地点和起诉对象 | 第42-43页 |
3. 赔偿额 | 第43-44页 |
4. 诉讼的时效 | 第44-46页 |
(二) 对航空器制造人主张权利问题 | 第46-47页 |
(三) 国际航空客运人身损害赔偿的索赔建议 | 第47-50页 |
1. 积极协商,争取达成赔偿协议 | 第47-48页 |
2. 对于诉讼方案的建议 | 第48页 |
3. 有关保险的问题 | 第48-50页 |
五、 中国国际航空客运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 第50-58页 |
(一) 中国国际航空客运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制 | 第50-54页 |
1. 国际航空运输条约在我国的适用 | 第50-53页 |
2. 中国《民用航空法》的规定 | 第53-54页 |
(二) 中国国际航空客运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 第54-58页 |
1. 中国相关法规的不足之处 | 第54-55页 |
2. 旅客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体系建构与完善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件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