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从江九星铁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1 前言 | 第8-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8-9页 |
|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9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 第12-13页 |
| 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3-22页 |
| ·地层 | 第13-17页 |
| ·四堡岩群(Pt3) | 第14-16页 |
| ·新元古界青白.系(Qb) | 第16-17页 |
| ·第四系(Q) | 第17页 |
| ·构造 | 第17-19页 |
| ·褶皱 | 第17-18页 |
| ·断层 | 第18页 |
| ·韧性剪切带 | 第18-19页 |
| ·滑脱断层带 | 第19页 |
| ·岩浆岩 | 第19-20页 |
|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 第20-21页 |
| ·混合岩化作用及其混合岩 | 第20页 |
| ·区域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变质岩 | 第20-21页 |
| ·动力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岩 | 第21页 |
| 小结 | 第21-22页 |
| 3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2-32页 |
| ·矿区地质概况 | 第22-24页 |
| ·矿体形态和产状 | 第24页 |
| ·矿石特征 | 第24-26页 |
| ·矿石物质成分 | 第24页 |
| ·矿石组构特征 | 第24-26页 |
| ·围岩蚀变 | 第26-27页 |
| ·围岩蚀变类型 | 第26-27页 |
| ·蚀变岩分带及其特征 | 第27页 |
| ·成矿期次划分 | 第27-30页 |
| 小结 | 第30-32页 |
| 4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 第32-50页 |
|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 第32-36页 |
| ·流体包裹体测温学 | 第36-44页 |
| ·测温原理 | 第36页 |
| ·实验测试条件 | 第36页 |
| ·冷冻温度与均一温度 | 第36-38页 |
| ·流体包裹体气液比与均一温度的关系 | 第38-40页 |
| ·成矿流体的盐度 | 第40-42页 |
| ·成矿流体的密度 | 第42页 |
| ·成矿流体的压力和深度 | 第42-44页 |
| ·单个包裹体的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 第44-46页 |
| ·成矿流体氢氧同位素组成与流体来源 | 第46-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5 九星铁矿床流体成矿作用机制讨论 | 第50-53页 |
| ·成矿流体的性质 | 第50页 |
| ·成矿流体的来源 | 第50-51页 |
| ·流体成矿作用机制讨论 | 第51-53页 |
| 6 结论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附录 | 第59-60页 |
| 图版说明 | 第60-62页 |
| 图版 | 第62-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