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白刺花遗传变异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20页 |
·白刺花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8-12页 |
·分布、分类和细胞学研究 | 第8页 |
·形态生物学特性 | 第8-9页 |
·白刺花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药用研究 | 第9-10页 |
·抗逆性研究 | 第10页 |
·饲用价值研究 | 第10-12页 |
·遗传变异研究概述 | 第12-18页 |
·遗传变异的概念 | 第12页 |
·遗传变异的研究意义 | 第12页 |
·遗传变异的研究方法 | 第12-18页 |
·形态学标记 | 第12-13页 |
·细胞学标记 | 第13-14页 |
·生化标记 | 第14-15页 |
·分子标记 | 第15-1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8页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试剂及其配制 | 第20-21页 |
·主要工具及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8页 |
·发芽率 | 第22页 |
·形态学测定方法 | 第22页 |
·种子贮藏蛋白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种子贮藏蛋白的提取 | 第22-23页 |
·电泳、染色和脱色 | 第23页 |
·数据统计与处理 | 第23页 |
·ISSR遗传标记 | 第23-28页 |
·基因组DNA提取、纯化和定量 | 第23-25页 |
·ISSR标记引物筛选 | 第25页 |
·ISSR标记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 第25-26页 |
·PCR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26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6-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45页 |
·形态分析 | 第28-33页 |
·形态指标 | 第28-29页 |
·形态变异分析 | 第29-32页 |
·形态聚类分析 | 第32页 |
·发芽率 | 第32-33页 |
·贵州6个不同种群白刺花种子贮藏蛋白分析 | 第33-38页 |
·贵州6个不同种群白刺花种子贮藏蛋白遗传变异分析 | 第33-36页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3-34页 |
·遗传结构分析 | 第34-35页 |
·聚类分析 | 第35-36页 |
·贵州6个不同种群白刺花种子贮藏蛋白指纹图谱分析 | 第36-38页 |
·ISSR分子标记结果分析 | 第38-45页 |
·DNA检验结果 | 第38页 |
·ISSR引物筛选结果 | 第38-40页 |
·反应体系的优化确立 | 第40-41页 |
·ISSR扩增图谱 | 第41页 |
·基于ISSR遗传多样性 | 第41-42页 |
·基于ISSR的遗传结构分析 | 第42-43页 |
·聚类分析 | 第43-45页 |
4 讨论 | 第45-52页 |
·形态遗传变异 | 第45页 |
·种子萌发情况 | 第45-46页 |
·贵州6个种群白刺花种子贮藏蛋白遗传多样性 | 第46-48页 |
·电泳结果的稳定性 | 第46页 |
·白刺花种群遗传变异水平和遗传结构 | 第46-47页 |
·种子贮藏蛋白聚类分析 | 第47页 |
·指纹图谱分析 | 第47-48页 |
·贵州6个种群白刺花ISSR分子标记 | 第48页 |
·ISSR分子标记可行性 | 第48页 |
·白刺花遗传水平和遗传结构 | 第48页 |
·白刺花遗传水平和遗传结构综合分析 | 第48-49页 |
·三种标记的比较分析 | 第49-52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62页 |
附图 | 第6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