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前言 | 第12-3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2-16页 |
·我国水体污染的现状 | 第12页 |
·水体污染的成因及污染来源 | 第12-14页 |
·水体污染的危害 | 第14页 |
·水体污染治理的现状 | 第14-15页 |
·水体污染治理的意义 | 第15-16页 |
·氨氮降解的途径 | 第16-18页 |
·氮的循环图 | 第16-17页 |
·氨素对水体环境的危害 | 第17-18页 |
·水体的氨氮去除技术 | 第18-21页 |
·物化法 | 第18-19页 |
·生化法 | 第19-21页 |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水体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 | 第21-27页 |
·固定化微生物用于水体净化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固定化微生物的优势 | 第23页 |
·微生物的固定化方式 | 第23页 |
·固定化载体材料的选择 | 第23-26页 |
·常用于水体处理的微生物 | 第26-27页 |
·固定化微生物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 第27页 |
·柠檬酸的检测方法 | 第27-28页 |
·质构特性测试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 | 第28-29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2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2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1-45页 |
·实验材料 | 第31-35页 |
·主要实验药品 | 第31页 |
·主要实验试剂及配制 | 第31-33页 |
·实验中使用的培养基 | 第33-34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4页 |
·实验菌株 | 第34页 |
·其它 | 第34-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45页 |
·净水增效剂(柠檬酸)检测体系的建立 | 第35-37页 |
·柠檬酸的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确定 | 第35页 |
·适宜铁盐浓度的确定 | 第35页 |
·柠檬酸检测范围的确立 | 第35-36页 |
·照射时长和静置时长的确立 | 第36页 |
·分光法与HPLC法检测柠檬酸浓度的误差比较 | 第36-37页 |
·柠檬酸/钠的包埋体系建立与控释研究 | 第37-39页 |
·不同量比交联体系下柠檬酸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测定 | 第37-38页 |
·壳聚糖与柠檬酸交联体系外覆聚乙烯醇膜的制备 | 第38-39页 |
·壳聚糖-柠檬酸/钠膜体的水中释放 | 第39页 |
·基于质构量化分析的载菌微胶囊体系的建立 | 第39-43页 |
·不同载体材料的吸水性及菌吸附性能测试 | 第39页 |
·微胶囊体系壁材和固化液的选择 | 第39-40页 |
·固化液对微生物的毒害性测试 | 第40页 |
·载菌微胶囊的最适辅料添加量实验 | 第40页 |
·载菌微胶囊的最适固化时长筛选试验 | 第40-41页 |
·实验制备的各辅料组微胶囊照片 | 第41页 |
·微胶囊的孔隙率测定 | 第41页 |
·微胶囊内部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 第41页 |
·微胶囊于水体和模拟污水中释放实验 | 第41页 |
·胶囊的菌含量测定方法 | 第41-42页 |
·实验中主要检测方法 | 第42-43页 |
·模拟河道净水实验 | 第43-45页 |
·模拟河道的制作及载菌片状膜的制备 | 第43-44页 |
·微胶囊的实验室摇瓶净水实验 | 第44页 |
·微胶囊片状膜对河道水体的室内模拟净化试验 | 第44-4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5-62页 |
·柠檬酸检测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 第45-48页 |
·检测波长的信噪比测定 | 第45页 |
·最适铁盐浓度实验结果 | 第45-46页 |
·柠酸检测范围的确立 | 第46页 |
·紫外照射时长和静置时长下标曲 | 第46-47页 |
·分光法与HPLC法检测柠檬酸浓度的误差比较 | 第47-48页 |
·壳聚糖-柠檬酸交联体系及柠檬酸缓释膜的制备及释放研究 | 第48-51页 |
·不同交联比例下柠檬酸包封率及载药量测定 | 第48-49页 |
·壳聚糖-柠檬酸交联体系外覆聚乙烯醇膜体的制备 | 第49-50页 |
·柠檬酸缓释膜的水体释放结果 | 第50-51页 |
·基于质构量化分析的载菌微胶囊体系的建立 | 第51-59页 |
·不同载体材料的吸水性及菌吸附性能测试 | 第51-52页 |
·不同混合比例的壁材于不同固化液中制备的胶囊质构测定结果 | 第52-53页 |
·固化液对W13 菌株的毒害性测试 | 第53-54页 |
·不同辅料材料组合的胶囊质构测定结果 | 第54-55页 |
·不同固化时长下的胶囊质构测定结果 | 第55-57页 |
·进行净水实验的胶囊图示 | 第57页 |
·微胶囊的孔隙率测定结果 | 第57-58页 |
·胶囊内部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 | 第58-59页 |
·胶囊在超纯水及模拟污水中释放结果 | 第59页 |
·微胶囊的实验室模拟净水实验 | 第59-62页 |
·摇瓶净水实验中氨氮降解和总氮去除结果 | 第59-60页 |
·柠檬酸/钠缓释膜的投加对模拟河道水体净化的影响 | 第60-62页 |
4 讨论 | 第62-66页 |
·柠檬酸检测体系的建立 | 第62页 |
·壳聚糖-柠檬酸交联体系的建立及缓释 | 第62-63页 |
·基于质构量化分析微胶囊体系的建立 | 第63-64页 |
·微胶囊的实验室模拟净水实验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发表文章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