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语表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23页 |
·共生固氮的意义 | 第11页 |
·根瘤的形成过程 | 第11-13页 |
·豆科植物中结瘤因子信号传导途径 | 第13-18页 |
·结瘤因子的感知 | 第13-14页 |
·结瘤因子信号的级联放大 | 第14-16页 |
·根瘤形成早期表皮和皮层的应答 | 第16-17页 |
·结瘤自主调控 | 第17-18页 |
·结瘤起始基因和相关转录因子 | 第18-21页 |
·结瘤起始基因NIN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 第18-19页 |
·结瘤信号通路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 第19-20页 |
·MYB转录因子的结构与功能 | 第20-21页 |
·DNA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21-22页 |
·凝胶阻滞(EMSA) | 第22页 |
·DNaseI足迹 | 第2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40页 |
·材料 | 第23-27页 |
·质粒和菌株 | 第23-24页 |
·植物材料 | 第24-25页 |
·分子生物学和植物转化相关试剂 | 第25页 |
·基本分子生物学操作方法 | 第25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25-27页 |
·方法 | 第27-40页 |
·酵母双杂交验证蛋白相互作用 | 第27-30页 |
·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分析 | 第30-31页 |
·多分子荧光互补(mcBiFC)分析 | 第31页 |
·毛根转化和鉴定 | 第31-32页 |
·凝胶阻滞实验(EMSA) | 第32-4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0-53页 |
·MtIPN2 和Mt ILK蛋白和基因的结构特性 | 第40-43页 |
·MtIPN2 和Mt ILK与MtNSP2 蛋白在酵母体内的相互作用 | 第43-45页 |
·MtNSP2 和MtIPN2 或Mt ILK与在植物细胞中相互作用 | 第45-49页 |
·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验证Mt IPN2 和MtILK与MtNSP2 的 相互作用 | 第45-47页 |
·多分子荧光互补(mcBiFC)验证Mt IPN2 和Mt ILK与MtNSP2的相互作用 | 第47-49页 |
·MtIPN2 和Mt ILK的亚细胞定位 | 第49-51页 |
·体外LjIPN2 和LjNSP1 与NIN启动子结合 | 第51-53页 |
4 讨论、总结及展望 | 第53-57页 |
·总结 | 第53-54页 |
·讨论 | 第54-56页 |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附录:本试验所用引物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