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两岸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发展与现状 | 第18-23页 |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基础理论及意义 | 第18-20页 |
·公众参与释义 | 第18页 |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基础理论 | 第18-20页 |
·环境影响评价引入公众参与的意义 | 第20页 |
·两岸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 第20-22页 |
·大陆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 第20-21页 |
·台湾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两岸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权利差异对比 | 第23-33页 |
·参与者的差异 | 第23-25页 |
·公众参与的方式与时机的差异 | 第25-27页 |
·对公众意见的反馈差异 | 第27-29页 |
·公众参与组织保障的差异 | 第29-30页 |
·公众参与救济途径的差异 | 第30-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两岸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权利的不足与改进建议 | 第33-43页 |
·信息公开方面 | 第33-34页 |
·公众参与权利与参与者范围 | 第34-36页 |
·公众参与的时机与方式 | 第36-37页 |
·公众与专家二者关系处理 | 第37-38页 |
·信息反馈方面 | 第38-39页 |
·公众参与权救济途径 | 第39-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对我国环境保护法中公众参与权借鉴意义 | 第43-56页 |
·明确公众的环境权益 | 第43-44页 |
·明确参与者范围 | 第44-46页 |
·保障公众知情权 | 第46-50页 |
·加强信息公开 | 第46-49页 |
·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 | 第49-50页 |
·丰富公众参与形式 | 第50-52页 |
·完善参与方式 | 第50-51页 |
·完善听证制度 | 第51-52页 |
·完善司法救济 | 第52-53页 |
·构建公众环境权益侵害的判断标准 | 第52页 |
·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 第52-53页 |
·加强公众的环境意识 | 第53-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