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我国担保行业监管制度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引言第9-13页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研究意义第10页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第10-11页
     ·研究目标第10页
     ·研究方法第10-11页
   ·文献综述第11-12页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第12-13页
2 我国担保行业监管的现状分析第13-29页
   ·我国担保业的产生与发展第13-18页
     ·我国担保业产生的背景第13-14页
     ·我国担保业的发展历程第14-18页
   ·我国担保业目前存在的问题第18-22页
     ·规模偏小第18页
     ·缺乏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第18-19页
     ·缺少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第19-20页
     ·担保品种单一,期限较短第20页
     ·担保机构运作存在不规范行为第20页
     ·担保法律制度建设不健全第20-21页
     ·缺乏权责明确的监管主体第21-22页
   ·加强我国担保业监管的必要性第22-27页
     ·我国目前对担保行业的监管现状第22页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第22-24页
     ·我国目前担保法律制度存在缺陷第24-27页
   ·加强担保业监管制度的意义第27-29页
     ·有利于担保机构的规范经营第27-28页
     ·有利于防范和化解担保业的风险第28页
     ·有利于促进担保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第28-29页
3 担保业监管的基础理论第29-41页
   ·无偿担保与有偿担保第29-30页
     ·无偿担保与有偿担保的概念第29页
     ·无偿担保与有偿担保的比较第29-30页
   ·政策性信用担保与商业性信用担保第30-31页
     ·政策性信用担保与商业性信用担保的概念第30-31页
     ·政策性信用担保与商业性信用担保的比较第31页
   ·担保业的性质与地位第31-33页
     ·担保业的性质第31-32页
     ·担保业的地位第32-33页
   ·担保业的组织与运营第33页
     ·担保业的组织第33页
     ·担保业的运营第33页
   ·担保业的风险与防范第33-38页
     ·担保业的风险第33-35页
     ·担保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第35-38页
   ·担保业的自律与监管第38-39页
     ·担保业的自律第38-39页
     ·担保业的监管第39页
   ·担保业的意义与作用第39-41页
     ·为经济活动中的风险管理需求提供专业化服务和解决方案第39-40页
     ·促进现代经济体系的市场信用的拓展和深化第40页
     ·化解间接融资压力,推动金融创新第40页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创造社会效益第40-41页
4 对国外担保业监管的比较分析第41-51页
   ·担保业监管的西方模式第41-44页
     ·美国第41-43页
     ·英国第43-44页
   ·担保业监管的东亚模式第44-49页
     ·日本第44-47页
     ·韩国第47-49页
   ·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第49-51页
     ·两种模式的相同点第49页
     ·两种模式的不同点第49-51页
5 我国担保业监管制度的健全与完善第51-60页
   ·完善我国担保行业监管体系应注意的问题第51-52页
     ·明确担保行业的性质定位第51页
     ·区分政策性担保机构与商业性担保机构第51-52页
     ·对于不同类型的担保业务要有不同的监管规则第52页
   ·我国担保行业监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第52-60页
     ·明确监管主体第53页
     ·明确监管职责,实施联合监管第53-54页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第54页
     ·充分发挥市场的监管作用第54-55页
     ·相关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善第55-58页
     ·规范政府行为,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第58-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65页
个人简介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证券监管和解制度研究
下一篇:WTO背景下中国经济行政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