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引言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1页 |
·创新点 | 第11-12页 |
2 证券监管和解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2-22页 |
·证券监管和解制度的含义及产生背景 | 第12-13页 |
·证券监管和解制度的合理性分析 | 第13-17页 |
·从和解制度的可行性角度分析 | 第13-14页 |
·从行政和解制度的可行性角度分析 | 第14-15页 |
·从证券监管对象特点的角度分析 | 第15-17页 |
·证券监管和解制度的特征 | 第17-19页 |
·证券监管和解制度法律规范构成的多层性 | 第17-18页 |
·证券监管和解制度的行政主导性与双方协商性并存 | 第18页 |
·证券监管和解制度的涉嫌行为模糊性与处理结果确定性并存 | 第18-19页 |
·证券监管和解制度的功能 | 第19-22页 |
·证券监管和解制度赋予了当事人更多的程序选择权 | 第19-20页 |
·证券监管和解制度缓解了监管资源与证券违法行为之间的张力 | 第20页 |
·证券监管和解制度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 | 第20-21页 |
·证券监管和解制度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 | 第21-22页 |
3 证券监管和解制度的比较 | 第22-29页 |
·证券监管和解制度的不同立法形式 | 第22-23页 |
·行政程序法 | 第22页 |
·金融概括立法 | 第22-23页 |
·金融具体立法 | 第23页 |
·证券监管和解制度的主要内容比较 | 第23-25页 |
·适用前提 | 第23-24页 |
·启动者 | 第24页 |
·公开 | 第24-25页 |
·监督 | 第25页 |
·不同国家和地区证券监管和解制度的特色制度 | 第25-29页 |
·美国 | 第26页 |
·英国 | 第26-27页 |
·我国香港地区 | 第27页 |
·我国台湾地区 | 第27-29页 |
4 构建我国证券监管和解制度的思考 | 第29-46页 |
·证券监管和解制度的法律依据 | 第30-31页 |
·证券监管和解制度的适用条件 | 第31-32页 |
·证券监管和解制度的和解协议 | 第32-38页 |
·证券监管和解协议的内容 | 第32页 |
·证券监管和解协议的效力 | 第32-37页 |
·证券监管和解协议的执行 | 第37-38页 |
·证券监管和解制度的启动 | 第38-41页 |
·证券监管和解制度的启动者 | 第38-39页 |
·证券监管和解制度的启动阶段 | 第39-40页 |
·证券监管和解制度启动的告知 | 第40-41页 |
·证券监管和解过程中的具体制度 | 第41-43页 |
·证券监管和解过程中的审查制度 | 第41页 |
·证券监管和解过程中的谈判制度 | 第41-42页 |
·证券监管和解过程中的决策制度 | 第42-43页 |
·证券监管和解制度的公开 | 第43-44页 |
·证券监管和解制度的监督 | 第44-45页 |
·证券监管和解制度的限制 | 第45-46页 |
5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