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11页 |
| ABSTRACT | 第11-1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9-27页 |
| §1.1 选题来源、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9-23页 |
| ·复杂储层含义 | 第19-21页 |
| ·复杂储层表征与评价 | 第21-22页 |
| ·复杂储层表征技术的发展方向 | 第22-23页 |
| §1.3 论文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 ·研究目标 | 第23页 |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涠西南凹陷复杂储层油田地质概况 | 第27-35页 |
| §2.1 研究区位置 | 第27-28页 |
| §2.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8-33页 |
| ·地层特征 | 第28-29页 |
| ·构造特征 | 第29-33页 |
| §2.3 油藏及开发概况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涠西南凹陷复杂储层地质评价技术 | 第35-60页 |
| §3.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建立 | 第36-39页 |
| ·层序界面识别 | 第36-37页 |
| ·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建立 | 第37-39页 |
| §3.2 复杂储层沉积体系分析及发育特征 | 第39-54页 |
| ·流一段物源及水动力条件分析 | 第39-41页 |
| ·流一段沉积相划分及沉积相分布特征 | 第41-50页 |
| ·流三段物源及水动力条件分析 | 第50-52页 |
| ·流三段沉积相划分及沉积相分布特征 | 第52-54页 |
| §3.3 砂体结构模式及非均质性特征 | 第54-60页 |
| ·砂体对比思路与技术方法 | 第54-55页 |
| ·扇三角洲砂体连续性与成因分析 | 第55-57页 |
| ·复杂储层非均质性 | 第57-60页 |
| 第四章 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复杂储层测井-地震联合评价技术 | 第60-74页 |
| §4.1 复杂地质体地震追踪解释 | 第60-64页 |
| ·流一段地质体地震解释 | 第60-63页 |
| ·流三段地质体地震解释 | 第63-64页 |
| §4.2 复杂沉积相平面分布 | 第64-74页 |
| ·流一段沉积相分布 | 第64-68页 |
| ·流三段沉积相分布 | 第68-74页 |
| 第五章 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复杂储层综合参数评价技术 | 第74-134页 |
| §5.1 复杂储层参数评价 | 第74-98页 |
| ·复杂储层参数解释模型 | 第74-92页 |
| ·储层四性关系与下限研究 | 第92-98页 |
| §5.2 复杂储层产能评价 | 第98-120页 |
| ·复杂储层产能测试结果及认识 | 第98-109页 |
| ·复杂储层产能评价及预测 | 第109-120页 |
| §5.3 复杂储层敏感性评价 | 第120-127页 |
| ·敏感性损害实验评价 | 第120-123页 |
| ·流沙港组储层损害 | 第123-127页 |
| §5.4 复杂储层分类评价 | 第127-134页 |
| ·储层分类 | 第127-130页 |
| ·流沙港组储量分类 | 第130-131页 |
| ·流沙港组复杂储层储量动用情况分析 | 第131-132页 |
| ·流沙港组复杂储层采收率统计分析 | 第132-134页 |
| 第六章 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复杂储层三维地质建模 | 第134-160页 |
| §6.1 复杂储层地质建模的难点及技术路线 | 第134-136页 |
| ·复杂储层地质建模的难点 | 第134-135页 |
| ·复杂储层地质建模技术路线 | 第135-136页 |
| §6.2 复杂储层构造建模 | 第136-140页 |
| ·多断层模型 | 第136-138页 |
| ·多断层情况下网格化 | 第138-139页 |
| ·多断层情况下层面模型 | 第139-140页 |
| §6.3 复杂储层相建模技术 | 第140-145页 |
| ·储层反演技术 | 第140-143页 |
| ·趋势面约束相建模技术 | 第143-145页 |
| §6.4 建立岩相模型 | 第145-154页 |
| ·单井岩相相解释成果数据离散化 | 第145-146页 |
| ·地震反演体模型 | 第146-147页 |
| ·地震反演体数据与单井相数据相关分析 | 第147-149页 |
| ·沉积微相控制岩性建模 | 第149-150页 |
| ·单井相变差函数分析 | 第150页 |
| ·岩相模拟 | 第150-154页 |
| §6.5 相控储层参数建模技术 | 第154-157页 |
| ·储层物性参数的数据分析与地质统计 | 第154页 |
| ·相控孔隙度模拟 | 第154-156页 |
| ·饱和度模拟 | 第156-157页 |
| §6.6 储量拟合 | 第157-160页 |
| ·储量核算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 第157页 |
| ·模型优选及储量风险评估 | 第157-158页 |
| ·储量参数及储量计算结果 | 第158-160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160-163页 |
| 致谢 | 第163-1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4-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