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中银行债权保护的研究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6页 |
| 1. 引言 | 第16-24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 ·研究思路、方法与分析框架 | 第20-21页 |
|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分析框架 | 第21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21-24页 |
| ·创新 | 第21-22页 |
| ·不足 | 第22-24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24-32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4-26页 |
| ·破产模式的选择——债权保护的源头 | 第24-25页 |
| ·管理人的选择对债权保护的影响 | 第25页 |
| ·破产重整的效率对债权保护的影响 | 第25-26页 |
| ·投票表决机制对债权保护的影响 | 第26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6-32页 |
| ·限制地方保护对重整的影响 | 第27页 |
| ·完善重整准入资格审查程序 | 第27-28页 |
| ·完善管理人的选任与监督制度 | 第28-29页 |
| ·实现重整计划制定主体多元化 | 第29-30页 |
| ·完善破产重整计划的批准规定 | 第30-31页 |
| ·完善担保债物权的保护制度 | 第31-32页 |
| 3. 银行债权保护与破产重整制度概述 | 第32-43页 |
| ·银行债权保护概述 | 第32-36页 |
| ·银行债权的保护现状 | 第32-33页 |
| ·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 | 第33-35页 |
| ·银行债权的现有保护措施 | 第35-36页 |
| ·破产重整制度概述 | 第36-43页 |
| ·破产重整目的与价值 | 第36-37页 |
| ·破产重整债权的确定 | 第37-39页 |
| ·破产重整的法定流程 | 第39-43页 |
| 4. 理论基础 | 第43-49页 |
| ·营运价值理论 | 第43-44页 |
| ·财务关系理论 | 第44-46页 |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46-49页 |
| 5. 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中银行债权的窘迫境遇及原因 | 第49-65页 |
| ·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中的银行债权的窘迫境遇 | 第50-52页 |
| ·上市公司中银行债权的特点 | 第50-51页 |
| ·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中银行债权的处置 | 第51-52页 |
| ·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中银行债权境遇窘迫的原因 | 第52-53页 |
| ·股东与银行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 第52页 |
| ·经营者、雇员与银行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 第52-53页 |
| ·地方政府与银行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 第53页 |
| ·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中与银行债权利益冲突的表现 | 第53-65页 |
| ·重整原因的规定不明确 | 第53-55页 |
| ·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 第55-56页 |
| ·法院草率启动重整程序 | 第56-59页 |
| ·股东权益被过度保护 | 第59-61页 |
| ·担保物价值评估过低 | 第61-65页 |
| 6. 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中保护银行债权对策的建议 | 第65-72页 |
| ·完善保护银行债权的制度 | 第65-70页 |
| ·量化申请上市公司重整的条件 | 第65-66页 |
| ·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 | 第66-67页 |
| ·完善上市公司的重整启动机制 | 第67-68页 |
| ·完善上市公司重整计划制定与批准 | 第68-69页 |
| ·完善上市公司重整计划执行的监督 | 第69-70页 |
| ·提升银行自身的风险管控水平 | 第70-72页 |
| ·强化上市公司银行贷款的事前管理 | 第70-71页 |
| ·强化上市公司银行贷款的事后管理 | 第71-72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后记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