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整体治疗与现代身心灵治疗之灵性养生
|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 “灵”的探讨 | 第9-34页 |
| 一、“灵”的定义 | 第9-12页 |
| 二、灵与科学 | 第12-17页 |
| (一) 理论的解说 | 第14-15页 |
| (二) 医疗上的事迹 | 第15-16页 |
| (三) 脑波的讯息 | 第16-17页 |
| 三、灵与宗教 | 第17-22页 |
| (一) 佛教 | 第18-19页 |
| (二) 基督教 | 第19-20页 |
| (三) 道教 | 第20页 |
| (四) 回教 | 第20页 |
| (五) 印度教 | 第20-21页 |
| (六)犹太教 | 第21页 |
| (七) 祆教 | 第21-22页 |
| (八) 耆那教 | 第22页 |
| 四、灵与修道 | 第22-30页 |
| (一) 儒家 | 第22-23页 |
| (二) 释家 | 第23-24页 |
| (三) 道家 | 第24页 |
| (四) 禅宗 | 第24页 |
| (五) 密宗 | 第24-25页 |
| (六) 奥修 | 第25-26页 |
| (七) 瑜珈 | 第26页 |
| (八) 观音法门 | 第26页 |
| (九) 灵气 | 第26-27页 |
| (十) 天帝教 | 第27-28页 |
| (十一) 谭崔 | 第28-29页 |
| (十二) 苏菲 | 第29-30页 |
| 五、灵与养生家 | 第30-33页 |
| (一) 老子 | 第30-31页 |
| (二) 庄子 | 第31-32页 |
| (三) 葛洪 | 第32页 |
| (四) 孙思邈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 第二章 生活中的“身心灵整体治疗” | 第34-54页 |
| 一、身心灵整体治疗的健康概念 | 第34-49页 |
| (一)医学与身心灵整体治疗 | 第34-36页 |
| (二) 养生与身心灵整体治疗 | 第36-38页 |
| (三) 时尚与身心灵整体治疗 | 第38-49页 |
| 二、身心灵整体治疗的时空差异 | 第49-54页 |
| (一) 古代的身心灵整体治疗 | 第50-52页 |
| (二) 现代的身心灵整体治疗 | 第52-54页 |
| 第三章 《黄帝内经》里“灵”的所在之处 | 第54-64页 |
| 一、灵与大自然 | 第56-57页 |
| 二、灵与人体 | 第57-58页 |
| 三、灵与精、气、神 | 第58-64页 |
| (一) 灵与精 | 第58-61页 |
| (二) 灵与气 | 第61-62页 |
| (三) 灵与神 | 第62-64页 |
| 第四章 灵性养生 | 第64-76页 |
| 一、实践《黄帝内经》中的生命科学 | 第64-70页 |
| (一) 身与《黄帝内经》 | 第64-65页 |
| (二) 心与《黄帝内经》 | 第65-68页 |
| (三) 灵与《黄帝内经》 | 第68-70页 |
| 二、生命科学再升华 | 第70-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6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 附录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查新报告 | 第84-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