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亚健康状况及其中医体质类型的调查研究
|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0-23页 |
| 第一章 亚健康状态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 亚健康状态的概念及流行病学研究 | 第10-11页 |
| ·概念 | 第10页 |
| ·流行病学研究 | 第10-11页 |
| ·亚健康的范畴 | 第11页 |
| 2 亚健康的成因及主要症状 | 第11-12页 |
| ·亚健康的主要成因 | 第11-12页 |
| ·亚健康的症状表现 | 第12页 |
| 3 亚健康的评估方法与标准 | 第12-13页 |
| ·症状标准诊断法 | 第12-13页 |
| ·常用量表 | 第13页 |
| 4 亚健康的预防与治疗 | 第13-14页 |
| ·亚健康的预防 | 第13页 |
| ·亚健康的治疗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中医体质理论概述 | 第14-18页 |
| 1 中医体质的定义 | 第14页 |
| 2. 体质的形成 | 第14-16页 |
| 3 中医体质分类及其流行病学研究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中医体质与亚健康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1 偏颇体质与亚健康 | 第18页 |
| 2 体质与亚健康的发生 | 第18页 |
| 3 体质与亚健康表现 | 第18页 |
| 4 体质与亚健康防治 | 第18页 |
| 5 中医体质与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研究 | 第18-20页 |
| 第四章 调整偏颇体质干预亚健康状态的方法 | 第20-23页 |
| 1 体质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 | 第20页 |
| 2 从体质学说入手预防亚健康 | 第20-22页 |
| 3 从体质学说对预防亚健康的优势 | 第22-23页 |
| 第二部分 台湾地区亚健康状况人群的中医体质 | 第23-45页 |
| 1 研究基础 | 第23-25页 |
| ·调查对象 | 第23页 |
| ·调查工具 | 第23页 |
| ·纳入标准 | 第23页 |
| ·排除标准 | 第23页 |
| ·调查内容 | 第23页 |
| ·诊断标准 | 第23-25页 |
| ·调查员的培训 | 第25页 |
| ·合格问卷的判断 | 第25页 |
| 2 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 | 第25-27页 |
| ·数据收集 | 第25页 |
| ·数据整理 | 第25页 |
| ·数据分析 | 第25-27页 |
| 研究结果 | 第27-30页 |
| 1 台湾地区亚健康人群中医体质的一般情况分析 | 第27页 |
| 2 台湾地区不同性别亚健康人群偏颇体质分布情况 | 第27-30页 |
| 讨论 | 第30-45页 |
| 1 台湾地区亚健康状态的分布特点 | 第30页 |
| 2 湿热体质概述 | 第30-37页 |
| ·什么是湿热体质 | 第30-31页 |
| ·湿热体质的主要表现 | 第31页 |
| ·湿热体质形成的原因 | 第31-32页 |
| ·台湾地区湿热体质形成的基础 | 第32-34页 |
| ·湿热体质的调养方式 | 第34-37页 |
| 3 阳虚体质概述 | 第37-40页 |
| 4 气虚体质概述 | 第40-44页 |
| 5 本研究存着的问题及展望 | 第44-45页 |
| 结语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附录 | 第48-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查新报告 | 第54-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