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妇产科论文

基于子宫内膜着床相关因子变化探讨《内经》“七七”理论

提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临床研究第10-25页
 一、研究对象第10-14页
  (一)病例来源第10页
  (二)诊断标准第10-13页
  (三)病例选择标准第13-14页
 二、研究方法第14-19页
  (一)临床分组第14页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第14页
  (三)方法与步骤第14-19页
 三、观察指标第19页
  (一)各组肾气积分(评分标准详见附录)第19页
  (二)各组 ER、PR 的评分第19页
  (三)各组 E2、P 的水平及 P/E2 值第19页
  (四)各组 LIFmRNA 的相对表达第19页
  (五)各组 VEGFmRNA 的相对表达第19页
 四、统计学方法第19-20页
 五、流程图第20页
 六、实验结果第20-25页
  (一)各组患者肾虚证候积分比较第20-21页
  (二)各组患者子宫内膜着床相关因子比较第21-24页
  (三)各组患者肾虚证候积分与子宫内膜着床相关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24-25页
讨论第25-33页
 一、“七七”理论肾气盛衰主导子宫受孕能力第25-26页
  (一)肾气主导子宫受孕能力第25页
  (二)“三七”~“六七”肾气盛衰变化影响子宫受孕能力第25-26页
 二、子宫内膜容受性受“七七”理论中的肾气影响第26-27页
  (一)子宫内膜容受性属子宫“藏而不泻”范畴第26-27页
  (二)子宫内膜容受性受肾气主控第27页
 三、子宫内膜着床相关因子与子宫“藏而不泻”第27-30页
  (一)E2、P 及其受体与子宫“藏而不泻”第27-28页
  (二)LIF 与子宫“藏而不泻”第28-29页
  (三)VEGF 与子宫“藏而不泻”第29-30页
 四、研究结果分析第30-33页
  (一)“三七”~“六七”,女性肾气盛衰与“七七”理论一致第30页
  (二)“三七”~“六七”P/E2 的变化与“七七”理论肾气盛衰相符第30页
  (三)“三七”~“六七”子宫内膜 ER 腺体、PR 间质、PR 腺体的变化与“七七”理论肾气盛衰相符第30-31页
  (四)“三七”~“六七”子宫内膜 LIFmRNA 的变化与“七七”理论肾气盛衰相符第31-32页
  (五)“三七”~“六七”VEGFmRNA 的变化与“七七”理论肾气盛衰相符第32-33页
结语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6页
综述第36-42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附录第42-43页
致谢第43-44页
发表论文第44-47页
详细摘要第47-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加味二陈汤配合埋线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下一篇: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