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中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效应研究--基于结构视角分析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导论第14-25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9页
 二、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第19-23页
 三、主要创新和不足第23-2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25-44页
 第一节 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效应理论演进的评述第25-29页
  一、“货币中性论”的提出及实证检验第25-27页
  二、主要经济学派的论点第27-29页
 第二节 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效应的理论模型与实证方法评述第29-33页
  一、理论模型及其评述第29-31页
  二、实证研究方法及其评述第31-33页
 第三节 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效应研究视角的评述第33-44页
  一、信贷渠道传导效应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33-39页
  二、货币政策操作角度的研究第39-40页
  三、其它角度的分析第40-42页
  四、未来的研究方向第42-44页
第二章 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效应:理论与实证第44-73页
 第一节 信贷渠道存在的条件分析第44-54页
  一、货币政策的实践历程第44-47页
  二、信贷渠道存在的理论分析第47-49页
  三、信贷渠道存在的现实条件分析第49-54页
 第二节 信贷渠道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第54-67页
  一、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信贷的影响第54-56页
  二、信贷对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的影响第56-67页
 第三节 信贷渠道传导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第67-71页
  一、影响因素分析第67-70页
  二、本文研究的切入点第70-71页
 本章小节第71-73页
第三章 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对信贷渠道传导效应影响:微观结构分析第73-95页
 第一节 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事实分析第73-78页
  一、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概述第73-75页
  二、我国银行资产结构与信贷渠道第75-77页
  三、我国银行负债结构与信贷渠道第77-78页
 第二节 资产负债结构对信贷渠道传导影响:理论分析第78-84页
  一、基本假设第78-80页
  二、银行投资组合选择行为第80-81页
  三、同质贷款需求的均衡分析第81-82页
  四、异质贷款需求的均衡分析第82-84页
 第三节 资产负债结构对信贷渠道传导影响:实证分析第84-90页
  一、变量选择与模型设定第84-86页
  二、数据说明与描述第86-88页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第88-90页
 第四节 资产负债结构对信贷渠道传导影响:机制分析第90-93页
  一、资产替代效应第90-92页
  二、负债替代效应第92页
  三、“信号显示”效应第92-93页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四章 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信贷渠道传导效应影响:中观结构分析第95-123页
 第一节 银行业市场结构:事实分析第95-105页
  一、市场结构理论第95-97页
  二、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演变历程第97-99页
  三、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测度第99-105页
 第二节 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信贷渠道传导影响:理论分析第105-109页
  一、基本假设第105-106页
  二、均衡条件第106-107页
  三、引入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均衡条件分析第107-109页
  四、理论假说第109页
 第三节 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信贷渠道传导影响:实证分析第109-118页
  一、数据与变量说明第109-110页
  二、关于代理变量选择的说明第110-111页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第111-118页
 第四节 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信贷渠道传导影响:机制分析第118-122页
  一、作用机制分析第118-120页
  二、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第120-122页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第五章 社会融资结构对信贷渠道传导效应影响:宏观结构分析第123-146页
 第一节 社会融资结构:事实分析第123-129页
  一、社会融资规模第123页
  二、社会融资结构第123-125页
  三、我国的社会融资结构第125-129页
 第二节 社会融资结构对信贷渠道传导影响:理论分析第129-134页
  一、经济主体的假设第130页
  二、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第130-132页
  三、模型的均衡解与分析第132-134页
 第三节 社会融资结构对信贷渠道传导影响:实证分析第134-141页
  一、变量与数据说明第134-137页
  二、实证模型构造第137-138页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第138-141页
 第四节 社会融资结构对信贷渠道传导影响:机制分析第141-144页
  一、银行信贷选择特征与信贷渠道传导效应第141-142页
  二、区域特征与信贷渠道传导效应第142-144页
 本章小结第144-146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及政策含义第146-153页
 第一节 全文主要结论第146-150页
 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第150-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63页
后记第163-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秦地方司法诸问题研究--以新出土文献为中心
下一篇:基于合约理论的中国资本配置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