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国少数民族医学论文

藏药二十五味珊瑚丸化学成分分析及神经保护作用物质基础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縮略语说明第14-1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37页
 第一节 二十五味珊瑚丸概况第15-19页
     ·组成、制法及配伍第15-17页
     ·临床用途及现代药理研究进展第17-18页
     ·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第18-19页
 第二节 二十五味珊瑚丸各单味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第19-27页
     ·植物药类第19-26页
     ·矿物药类第26-27页
 第三节 基于细胞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概况第27-32页
     ·常用的神经细胞种类第28-30页
     ·常用的神经细胞模型第30-31页
     ·中药神经保护作用成分及相关机理的研究现状第31-32页
 第四节 血清药物化学简介第32-34页
 第五节 近红外技术在中药分类及成分分析中的应用概况第34-35页
 第六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5-37页
第二章 二十五味珊瑚丸复方化学成分研究第37-95页
 第一节 全方液相指纹图谱研究第37-71页
     ·仪器、材料和试剂第37-38页
     ·实验方法第38-41页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41-71页
 第二节 不同提取层中有机小分子和无机矿物元素分析第71-82页
     ·仪器、材料和试剂第71页
     ·样品的制备与分析方法第71-72页
     ·测定结果与讨论第72-82页
 第三节 氨基酸类成分分析第82-87页
     ·仪器、试剂与材料第82-83页
     ·试验方法第83页
     ·结果与讨论第83-87页
 第四节 糖类成分分析第87-91页
     ·仪器、材料与试剂第87页
     ·供试品制备及分析方法第87-88页
     ·糖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第88-91页
 第五节 挥发油类成分分析第91-93页
     ·仪器、材料与试剂第91页
     ·样品的制备和分析方法第91页
     ·挥发油类成分分析结果第91-93页
 第六节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三章 二十五味珊瑚丸相关植物药的分析第95-116页
 第一节 基于近红外技术区分藏菖蒲和石菖蒲药材并测定主要成分的含量第95-107页
     ·仪器、材料和试剂第96-97页
     ·样品的制备与分析第97-98页
     ·藏菖蒲和石菖蒲判别模型的建立第98-102页
     ·β-细辛醚和α-细辛醚定量校正模型的建立第102-106页
     ·小结第106-107页
 第二节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研究草乌替换铁棒锤及草乌与其他组方药材配伍的合理性第107-115页
     ·草乌替代铁棒锤合理性的研究第108-111页
     ·草乌与甘草、诃子配伍合理性的研究第111-115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第四章 二十五味珊瑚丸体内化学成分研究第116-151页
 第一节 二十五味珊瑚丸灌胃提取物和给药后大鼠生物样品的制备第116-131页
     ·二十五味珊瑚丸灌胃提取物的制备与分析第116-120页
     ·给药后大鼠生物样品的制备第120-131页
 第二节 二十五味珊瑚丸入血及组织成分的分析第131-141页
     ·仪器、材料和试剂第131页
     ·入血及组织成分的分析方法第131-132页
     ·入血及组织成分的分析结果第132-141页
 第三节 二十五味珊瑚丸体内代谢物的鉴定与分析第141-150页
     ·仪器、材料和试剂第141页
     ·体内代谢物的分析方法第141页
     ·体内代谢物的鉴定与分析结果第141-150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50-151页
第五章 二十五味珊瑚丸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研究第151-183页
 第一节 仪器、材料和试剂第152-153页
     ·仪器第152页
     ·材料第152页
     ·试剂第152-153页
 第二节 研究方法第153-155页
     ·细胞的复苏、培养和传代第153页
     ·样品制备第153-154页
     ·OGD-R(氧糖剥离再灌注)神经细胞损伤模型第154页
     ·MTS法测定细胞活力第154页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NF-κB浓度第154-155页
 第三节 结果和讨论第155-181页
     ·OGD-R诱导的神经细胞受损模型的建立第155-159页
     ·二十五味珊瑚丸不同提取液活性测定结果第159-160页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全方不同提取物进行虚拟活性筛选第160-169页
     ·主要药效成分的活性测定第169-175页
     ·基于分子反向对接技术预测主要药效成分的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第175-178页
     ·二十五味珊瑚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机制的探讨第178-181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81-18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83-186页
 第一节 总结第183-185页
 第二节 展望第185-186页
参考文献第186-205页
附录第205-226页
致谢第226-227页
个人简历第227-228页

论文共2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污染预防的糠醛制取方法研究
下一篇:树突状细胞来源的白介素27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肿瘤杀伤和免疫抑制的双刃剑作用